南宁市安全教育网络化 合乎各方期待
来源:南国早报 更新时间:2015-02-05

 

继公开向社会征求立法建议后,2月2日下午,南宁市人大法制委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来自自治区人大、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法制办、城管、残联等部门的专家及市民代表,就正在制定中的《南宁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展开论证。如交通违法接受安全教育要排队,有市民代表就建议改成网上学习。(相关报道详见本报昨日a1叠8版)

按照既有模式,交通违法者要到交警部门设置的学习点看视频学习。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但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暴露:一方面,费时费力,安排场地、排队等候等等环节难免大费周章;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稍显单一,走过场式的视频教育,难以确保实效!有鉴于此,有市民代表建议,通过开展网络学习来取代传统的线下教育。

这一建议当然不无道理。这不仅仅是因为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我们有了更多便捷的技术工具,大可以拿来加以利用;更是因为,网络学习能大大降低成本、提升便利度……事实上,这一做法也符合电子政务的大势所趋。交通管理部门显然不应该游离于这一趋势之外。

很多人担心,一旦安全教育搬到网上进行,很可能会注水、走样,但倘若我们能善于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很容易就能规避掉潜在的风险。事实上,任何新方法的引入,都是一个不断尝试和修补的过程,在网上展开安全学习,也是如此!

建立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当然是相关公共职能部门将服务优化升级的应有之义。也唯有更多考量执法对象的真实感受,才能让执法者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现实中,很多车主之所以对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不理解、不认同,很大程度上缘于相关部门未充分考虑车主的体验,甚至给他们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形式的设计不当,往往导致目的流产。而这,恰是许多公共机制最终收效甚微的大致逻辑。

要知道,组织安全教育学习,并不是一个施加惩戒的过程,其更多带有服务性质,这就意味着必须体谅学习者的诉求,必须重视他们的感受。

就此而言,建立网络学习通道,允许车主更便利地参加学习,契合各方期待。此一建议不妨一试,动辄以各种由头仓促否定,着实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