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六抓”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保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5-02-06

 
本报讯我市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措施,通过抓投入、抓进驻、抓集中、抓规范、抓公开、抓融入,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抓投入,政务体系面貌更新。各县(区)按照方便群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敞开布局、开放服务的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群众需求,有效整合社保、农业、文化等资源,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全市新建、改扩建、升级改造县、乡“两个中心”17个。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规范透明、覆盖城乡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更为齐全,服务更为全面,运行更为顺畅。

抓进驻,政务服务能力更强。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强化纪律约束,督促市、县(区)各行政审批部门进驻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便民服务,切实做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全市共有183个单位和1586项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各级中心单位进驻率、事项授权和现场办结率明显提高。去年,全市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件,办结165983件,按时办结率100%,接待办事群众694638人次,群众满意率达100%。

抓集中,投资项目审批更高效。认真落实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制、企业重大项目代办制等制度,对涉及2个或2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重点投资项目,组织有关审批部门开展并联审批,实现统一受理、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限时办结三级联动审批,较好实现了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去年,全市共受理投资项目403个,涉及事项640件,投资概算234.571亿元。

抓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更阳光。一是抓规范运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交易活动场地管理办法、开评标工作纪律、评标专家工作职责、交易信息发布和保密规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行为。二是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采取个人申请和单位组织推荐的方式,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各类评标专家库进行增员扩容,目前,市级专家库达498人。三是严格信息发布。所有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信息、中标公示一律按规定的公告时限和范围在省、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网及其他规定媒体上公开发布。去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3025项,交易金额118.17亿元,节约资金3.4亿元,增价0.52亿元。

抓公开,权力运行更透明。积极深化政务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等网络载体,加大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网上监督、投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对行政审批、项目招投标等事项适时监控,认真办理效能投诉,严格实施效能问责,大力规范行政行为,使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抓融入,服务内容更丰富。依托“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主动融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设,融合“6995”信息平台,增强中心公共服务功能,创新搭建基层党务政务、群众诉求接待、民意收集反馈、便民办事“绿色通道”、政策咨询、信息公开等新平台,提高服务集成化水平,打通为民服务“高速路”,延伸服务触角,及时为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低保救助、惠农补贴、证照登记、合作医疗、法律咨询等事宜,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