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下午,榆林市政协三届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榆林市委会议中心举行,榆林市政协常委、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网信办主任孙利斌在会上作了题为《强化互联网思维 适应网络发展新常态》的专题发言,就榆林互联网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思路和建议。
现状:榆林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7.8%,比全省高出22.8个百分点
孙利斌在会上首先对榆林市互联网及新媒体发展现状做了高度总结。据统计,截至2014年11月,榆林市网民规模227.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67.8%,比全省高出22.8个百分点。榆林市网民规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全市经济快速跨越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短期内得到普遍提升,对互联网服务的需求强度急剧增加。
目前,榆林市共登记备案网站314家,占陕西省网站总数的0.83%。总体来看,本地网站发展缓慢,但中、省各网站榆林频道逐渐在全市形成一定影响力。目前实际在榆林驻站设点的中、省各级各类网站频道有20多家。
榆林市微博用户数量达55万,微信用户达135万。微博中粉丝过千的用户共159个,粉丝过万用户32个,这部分微博用户发声频率高,具有一定舆论影响力。榆林市64.9%的网民通过微信获取和传播网络信息。
榆林市网民对网络舆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很高,网络舆论人声鼎沸,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摩擦都映射到互联网上。网络名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表现十分活跃,围绕重大新闻和社会热点事件发表意见,频繁参与话题讨论。
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出台了一批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了榆林市网络舆情处置联席会议制度、网络舆情研判预警告知机制、重大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从市级层面加强了网络信息的管理管控和引导,妥善处置了一批重大舆情事件。
整体来看,榆林市互联网舆论生态从2014年开始明显好转,网络谣言和不文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榆林互联网发展犹如“九龙治水”隐患较多
孙利斌在发言中指出了榆林市互联网发展一系列问题:一是互联网管理职能分散。榆林市互联网发展基础薄弱,互联网管理体制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九龙治水”的管理格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榆林市网信办、工信局、公安局、文广局、工商局等部门都有管理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尚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够,未形成集中统一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二是网站发展严重滞后。本地新闻网站和政务网站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多数没有专门经费,运营模式落后,版面落伍。本地民间网站数量少,融资难度大,发展后劲不足。榆林市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等工作推进相对缓慢。三是网络信息乱象丛生。一些网民习惯于在网上肆意发布和传播虚假不良信息,网络成为造谣、诽谤、漫骂、发泄私愤、相互攻击的主要场所,一些错误的价值观也在网上蔓延。虽然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整治措施,但一些网络诽谤攻击现象仍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四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缓慢。市级传统媒体的新闻影响能力没有在新媒体上得到充分发挥。五是榆林市政务网站、微博、微信发展不平衡。党政机构新媒体应用的整体影响力有待提升。部分单位政务网站更新、上稿不及时;有些窗口单位或不开通微博、微信平台;或开通后也不认真管理,成为休眠、僵尸微博、微信。六是网络安全管理滞后。全市互联网发展基础差、底子薄,网络安全存在的漏洞和问题较多,几乎所有网站都遭受过不同程度黑客攻击,特别在中、省、市一些重大活动期间,网站受攻击现象时有发生。
当下,榆林市网络服务器和机房管理运营模式落后,还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没有做到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重复建设和投资情况普遍。全市没有统一的机房和运营维护中心,各网站服务器基本采取分散托管或自建机房管理状态,安全隐患较多。
前景:榆林网信对症下药,还榆林一个晴朗有序的网络天空
面对榆林市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孙利斌在发言中对今后榆林互联网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统一规划,继续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必将在未来成为拉动榆林经济增长的重要一部分。建议继续加大对全市互联网基础资源的建设,提升宽带增速和4G信号覆盖率,将“智慧城市”“光纤入户”等纳入城建规划。在宽带铺设和基站建设上需要统一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做好几家运营商协调工作,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加快媒体融合改革,探索建设大传媒集团。要改变“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这一现状,首先要从思想文化的落后开始改变,打造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尤为重要。要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新的阅读方式,改变思路,大胆探索,参照广东、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媒体运营模式,将报、台、网融合重组,建设大传媒集团,推出自己的传媒产品。“澎湃新闻”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的第一个成果,从目前运营情况看,这是个相当成功的案例,也是未来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我市应该主动适应形势,积极创新发展,打造好全市的思想舆论阵地。
同时,要理顺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制,整合电子政务资源,将各级各部门政务门户网站打造成重要的宣传展示窗口和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阵地。全市电子商务网站也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引导和支持其发展壮大。
进一步理顺全市互联网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的互联网管理制度和机构机制,参照中、省有关体制设置,整合部门职能,将网络信息内容、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筹规划和管理。在榆林市建设统一的机房和运维中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互联网正以变革一切的力量,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要顺应潮流,因势而为,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常态。不断加强网络普法宣传和道德教育,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要建立“净化网络空间”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大力倡导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共同营造榆林市晴朗有序的网络天空。(记者 高慧鹏 许鹏 白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