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5-02-13
临朐县地处鲁中,属沂蒙革命老区,总面积18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占87.3%;辖8个镇、2个街道、350个中心村,88万人。是首批全国文化模范县、“中国观赏石之乡”、“国家园林县城”。
就临朐的地方特点而言,有三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是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置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有北辛、大汶口、龙山等文化遗址221处,齐长城、北齐崔芬墓、北魏石佛造像、东镇碑林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30余处,奇石、临朐年画、雕塑、红木工艺四大文化产业远近闻名,有中国书协、美协会员19人,有全国北方规模最大的观赏石交易市场,城市雕塑企业40余家,素有“书画之乡”、“书法之乡”、“小戏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全国最大的奇石集散地之一。
二是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山多林密,植被丰茂,林木覆盖率达到45.7%,是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其中东镇沂山为全国五大镇山之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6%,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被称为天然氧吧;山旺化石,闻名中外,其产地誉为“化石宝库”,是国家自然重点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北国江南”老龙湾,是全国七十二大名泉之一;石门坊红叶,堪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三是产业特色鲜明。以有色金属高端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电子、汽车配件、工艺雕塑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以铝型材为主的有色金属高端加工产业,县内铝型材企业达51家,年可实现产值200多亿元。铝型材市场年交易额达100亿元,是江北最大的铝型材集散中心。奶牛存栏量4万头、黄烟种植5万亩、肉鸭年出栏量8300万只,江北物流城、旺佳商贸城等城外专业市场发展到21处,是中国铝型材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磁电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牛奶生产50强县、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县、全省烤烟生产先进县。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增长9.2%。实现财政总收入20.16亿元,增长14.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亿元,增长18.5%。
就智慧城市创建本身而言,临朐有两大优势:
一是信息化基础坚实。城乡信息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100Gbps,城乡互联网普及率48.5%,3G覆盖率97%,4G覆盖率达68%。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信息化在社区建设、文教卫生、公共安全、经济发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开始起步。自2013年开始,规划用四年时间,以智慧临朐综合信息处理中心为核心,完成基础信息、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和智慧经济四大体系建设。在工作中,临朐广泛深度调研,全面分析临朐发展需求,坚持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系统建设的整体性、集成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每个单项工程,严格专家评审、招标采购、监理验收的全过程管控,科学组织施工。目前,已完成并实现了综合信息处理中心、智慧国土、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沂山)、智慧临朐e点通网站等5项工程的运行,搭建好了智慧临朐建设的基础框架。
临朐提出创建智慧城市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推动城市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重点带一般,打基础促全面,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县域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30万人。但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些矛盾和压力逐渐显现:交通、环境、地下管网安全、社会治安管理、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压力加大,二、三产业转型发展竞争力不足等等。通过广泛的调研论证,临朐深刻认识到,建设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整合部门职能和资源,推进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提升科学治理能力,创新城市管理和发展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因为只有将信息技术植入城市管理,才能准确感知城市运行状态,理性研判分析、科学决策,才能克服人情治理的弊端,推进依法治理、降低行政成本,才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同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利用我县旅游、文化资源和铝型材加工、集散交易优势,催动产业经济升级、转型。
二是为了解决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越来越多。就我县而言,仅2013年的信息化建设考核任务就有5项,如果还是沿用以往的建设模式,各部门各建各的,重复投资大,还会形成更多的信息孤岛。因此,亟需要在一个顶层设计框架下,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督指挥,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临朐的创新点就是找准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落脚于“城市”需要,从政府、百姓、企业三方面的需求出发,研究运用信息化技术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家园。
比方说,关注政府管理的需要,解决资源共享、数据整合和跨部门协作的问题,临朐所有新建项目共享一个机房、一套云计算系统、一处指挥大厅,接入一个工作流系统。一方面集约化地完成了省市考核任务,同时,奠定了智慧临朐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多部门、多层次、多应用联网协同的总基调。同时,组织进行了全县政务网络和服务器系统以及数据的整合,进一步规范全县信息化基础,推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目前,全县政务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县级综合监督指挥平台实现了36个部门的业务协作。关注群众、企业需要,临朐开发完成了民生服务系统——e点通网站,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民生服务于一体,既是政务直达的通道,也是民生服务的窗口、产业发展的平台,访问量已达20万人次。其中,“骈e随行”专注于服务民生需求和企业发展,个人版以人的全生命周期为主线,为市民提供政策指南、社保缴费和个人档案查询、网上办事等服务。企业版面向产业发展,提供企业开办、投资立项、人才社保、知识产权、纳税缴费、年审年检、破产注销等全方位服务;骈邑商城是临朐铝型材、书画、奇石、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产业的O2O线上展示交易平台。目前,正在与一些企业洽谈合作,计划建设骈邑商城O2O线下基地。
诸如此类,临朐按照顶层设计,每一项都做到坚持三个把握,一是“需求导向”,项目设计、建设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资源整合”,充分依托已有基础,循序渐进,拓展建设,最终实现部门协作、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三是“重在应用”,系统建设与机制建立并行,用系统建设规范整合,提升再造,改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发展模式,实现政府决策快速准确、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产业发展创新有活力。
在工作中,临朐把建设周期分为4年,2013年为基础建设年,启动了综合信息处理中心、智慧国土、智慧城管、e点通民生服务平台等5项工程的建设,打好了智慧临朐建设的基础框架;2014年,把创建重点放在各项制度及考核措施的配套完善上,着力于跨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同时,启动公安智能化管理工程和智慧档案建设,实施了全县政务网改造和政务网站及服务器系统、政务数据整合工作,实行统一维护管理;2015年为平台拓展年,计划开展公共信息平台、智慧管网、智慧环保、智慧医疗、智慧社区5项工程的建设;2016年为全面发展年,实施智慧教育、智慧节能、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农业5项工程建设。
临朐的目标是,强力推进智慧临朐建设,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家园,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镇设计规划精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市社会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发展现代化,信息化整体水平位居山东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