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阳光司法——我市依托信息化建设提高审判质效综述
记者 朱玲 通讯员 王继禄
打开电脑,点击鼠标,轻敲键盘,通过法院的审判管理系统,庭里所有法官的收结案情况、审限情况一目了然……这是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利用信息化建设加强法院科学管理,提高审判质效的一个缩影。
我市两级法院将践行群众路线与推动法治建设有机结合,倾力打造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在深化应用、搭建平台、数据管控、远程监管等方面下硬工夫,为促进阳光、公正司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化软件应用,提高审判质效。建成了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和4个高清数字化法庭,实现了远程庭审观摩、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直播高清数字化和审委会讨论案件的信息传递、材料展示、审议结果归档全程电子化管理,做到了审判流程规范化运行。各类审判和执行案件从立案受理到结案归档整个流程均在网上完成,并同步生成司法统计报表、电子档案和电子卷宗,实现了案件资料保存数字化和查询即时化。同时,利用应用系统的审限提示、催办和报警功能,有效避免了随意延长、中断和中止审限的问题发生。
搭建公开平台,构建阳光司法。全面搭建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确保立案、审判、执行各个环节全面公开。全面公开审务信息,开通法院门户网站,在立案信访大厅设置触摸屏查询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办案机构、办案人员、办事指南、办案流程、执法监督等9大类70余项,向案件当事人公开立案、审理、结案、执行等4大类100多项信息,确保清晰、完整地反映案件办理和进展情况,以及当事人权益保障情况。
加大执行力度,远程监管到位。建成了远程执行指挥和“点对点”查控系统,通过远程指挥系统随时了解执行现场情况,对重大执行活动进行灵活指挥调度;通过“点对点”查控系统,实现与执行联动合作部门的网络对接,在线查扣被执行人财产,动态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执行情况;同时,以执行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有关方面与法院加强协作,在执行联动、网络查控、失信惩戒等方面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度。
拓宽监督渠道,维护群众权益。通过健全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拓宽信访监督渠道,主动回应群众期盼。开通了两级法院官方微博和法院公共邮箱,面向社会公布特约监督员名册,通过网络信访、设置监督信箱和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规范司法行为,系牢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纽带。
强化数据管控,保障司法公正。积极整合科技法庭、立案信访大厅和安保视频、警车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等资源,建成了信息集控中心,实现了各类音频视频信号和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综合指挥和统一调度,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