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社管信息化平台持续“加码”
来源:芜湖日报 更新时间:2015-04-03

 

原标题:社管信息化平台持续“加码”

家住白马村连河圩的胡金洲再也无需为繁琐的分户办理手续发愁。“过去,有的村民为办结一个手续,需从十几公里之外来回奔波不下5趟,前后花费近半个月之久。”而如今,白马街道作为弋江区社管信息化先行试点地区,自正式运行居民“一站式”服务工作以来,每个村(居)设立“一站受理、一点办结”窗口,高效办结率受到居民一致肯定。  

服务点设“AB岗”工作“不掉线”

  江梅是白马街道清竹村社管信息化平台一名A岗工作人员,在村(居)委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受到居民广泛认可。前来办理户口迁入的张金胜,原籍陕西,户口所在地为南陵,“常听别人说办迁户很麻烦,所以迟迟没肯办,跑到村服务点一打听,只需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及时受理、及时办结。”张金胜笑称,“一来一回就搞定了,真是万万没想到这么方便。” 

在“一站式”便捷服务平台的背后,是社管信息化工作人员“不掉线”的敬业体现。在村(居)两委中,挑选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政治素质较高的同志作为专职平台操作员(A岗),同时,从计生、民政、社保等岗位选择一名同志为辅助专职平台操作员(B岗)。通过设立“AB岗”的形式,调动村(居)专干工作积极性,便于熟悉业务知识和相关操作,同时,“AB岗”工作人员还需参加例行考核,进一步提升办结工作水平。 

“一站式”办理成便民“直通车”

  65岁的胡师傅在3个工作日内顺利办结分户手续,清竹村村民秦贤君例行工商场地证明办理事宜,也只用了“一来一回”两天时间,老弱居民享受到足不出户“全程代办”服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一站式”服务平台启动以来,彻底改变过去居民办事要大队、村(居)、街道等多层级、部门一趟趟亲自跑的“苦恼”,通过互联网,受理村(居)服务点将相关证件信息流转至街道办事处或区政府部门,实现内部审核、审批,结束后返回原服务点。而此时,居民只需在家坐等办事结果,真正实现“保姆式”受理。  

家住浅湾小区的72岁老人童后启,做梦也想不到,“村里专干把办好的老年卡送上门来,到位服务让我打心眼里感动。”去年10月份,白马村利用社管信息化平台,搜集到辖区32位7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老年卡”相关信息,通过内部流转,成功办结,“我们在第一时间‘送证上门’,32张老年卡集满了所有社管工作人员的心愿,既便民高效,又让他们省时省力省心。”白马村党委委员殷凯如是说。 

据悉,为逐步打造全街道社管信息化“升级版”,白马街道在实现各村(居)“一站式”服务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其中4个村(居)委会居民办事“一站式”服务点实施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村(居)受理办事4740件,成功办结4702件,办结率达99.2%,街道层面审核、审批办理盖章17045次。

社管信息化再添“新成员”


村(居)工作人员“一肩挑”社管“网格化”体系。白马街道下辖8村1居和2个安置小区,共划分成11个社管服务大网格,每个大网格区域按照人口、面积、房屋等实际情况,划分为52个基本网格(后因房屋征收等原因调整为现在的34个)。每个基本网格区选配一名网格员,“他们就像社管信息化平台的‘末梢神经’,通过及时关注治安调解、城管、安全防范、居民服务等具体工作,开展信息搜集、数据摸底及更新,确保社管体系延伸到千家万户。”白马街道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社管信息化是个筐,什么好东西都往里面装。”采访中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让“好东西”尽其用,更好服务社管信息化工作。弋江区列出多项社管清单:依托“一站通”平台开展居民办事“一站式”服务,实现社会服务与信息化融合;依托网格化平台建立“网格化”社管体系,实现社会管理与信息化融合;依托“易户网”建立一户一网社会信息查询服务体系,实现社会资源信息与信息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