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初显
来源:山东教育报 更新时间:2015-04-30
本报通讯员 胡安迎 吴其林 申立胜 记者 任甲斌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4月24日,在莱芜市莱城区茶业口镇中茶业教学点,8名学生正在观看网上视频,学唱《幸福拍手歌》。教师王元国边教学生唱歌,边熟练登录“莱城区教育教学视频资源库”,给学生们播放演唱示范视频。
  王元国是该教学点负责人,担任着一、二年级8名学生的教学任务。“我们虽然处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但网上教学资源共享让农村学生与城里学生一样享有优质教学资源。”他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该区坚持“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应用”,信息化装备条件不断改善,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信息技术培训常态化运作,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深化,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的建设目标,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奠定了基础。
数字化教学资源“富起来”
  莱城区不断改善信息化装备条件,所有高中、初中以及80%的小学建成了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已初具规模。教师用机基本达到人手一机,师生用机配备全面达标,城乡中小学全部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设备班级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去年,该区投入1263万元,采购师生用机、幼儿园电子白板、班班通等教学设备,还先后建成网络教研平台、数字图书馆、优课电子教材系统、时代智囊教育资源库、中教育星资源库、教育教学视频资源库等六大数字教育资源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信息技术培训“活起来”
  “技术手段无论多么先进,只有真正用于教学、用于课堂,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该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融合的真谛。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该区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先后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培训60余次,年均培训管理人员及骨干教师300余人次。3月27日,邀请来自北京、淄博的两位信息化专家为全区400余名教育干部作了专题报告。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考试,累计有1300余名教师考取初级资格证书,4000余人考取中级资格证书。仅去年一年,就有36位教师在省信息化教学评选活动中获奖。该区通过“一训、一考、一评”,实现了信息技术培训常态化运作,加大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的应用力度,推动了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
网络教学教研“动起来”
  牛泉镇中心小学教师高燕每周的网络教研安排得满满的:周一和周三晚上进“数学工作室”、周二和周四晚上入“空中课堂”、周五开展“真心教育”研究。建博客、搞教研、与名师对话、向专家请教,高老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宛若一位“游侠”。
  自2008年起,该区利用网络平台,坚持“培养一人,带动一科,激活一片”的研修思路,推行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成长、促进校本研修的“网络教研”新模式,构建起“区教研室——乡镇中心校(区直小学)——乡镇村小”三级网络研训体系,形成了QQ群、公共邮箱、教育论坛、教师博客、呱呱社区视频房间“五位一体”的网络研修模式,学科“网研”已达400次,参与17700余人次。自2011年秋季起,莱城区博客平台已开辟班级博客、师生博客、家庭博客3万余个。网研动起来,博客写起来,师生及家长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时俱进。
  “未来几年,我区将坚持以应用促配备,以应用促发展,在全区现有信息化设施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三通两平台’、以区为主体的教育云平台建设任务,形成上接省市、下联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联互通的应用新模式。”该区教育局局长张继水说,“我们将充分利用云平台进行全方位教育管理,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