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赣南老区插上信息化时代的翅膀
来源:赣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5-06-01

   我最近看了中共赣州市委作出的关于“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的决定,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我思考的问题是: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赣南老区应如何摆脱贫困搭上发展的列车?换句话说,信息化时代应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村支书?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下乡插队期间,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汲水、筑坝淤地、建沼气池、兴办铁业社、磨坊、裁缝铺、开代销店等,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改变了贫穷落后的乡村面貌。七年的知青生活,让他的血脉深深扎根在黄土地中,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习近平同志从城里来到边远乡村,背书下乡,实际上也是给梁家河带来了价值观念、知识技术、商品贸易等宝贵的信息资源,他是信息的传播与应用者,也是改变梁家河命运的使者。

  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也好,兴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也好,都是信息的春风给这片黄土地甘露般的滋润,从而产生经济效益,成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生产力。

  只有信息还不够,改变落后面貌必须要有组织者,要有老百姓信服的“能人”。这个“能人”,要有群众基础并且拥有威信,有出色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孺子牛精神。习近平同志树立起来的威信,为梁家河注入一股新生力量,调动了集体组织的生产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了组织效益,为梁家河的发展吹响了嘹亮的号角。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和科技一样,都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产业空前繁荣,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要素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得到充分自由地流动,经济地理当中的时空价值面临重塑。昔日的穷山沟也可能飞出金凤凰,无人知晓的贫困村也能快速脱贫。

  赣南作为革命老区,更需要有情怀有知识而且有坚定理想信念的“能人”,需要信息的传播平台、组织创新和示范跟随。所以,我以为,赣南“学习梁家河”,要把着眼点放在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把弘扬苏区精神与学习梁家河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干部的创新和示范作用,如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建立农村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合组织的农技能手、农业经纪人和管理者,通过集体组织的革新力量,收获集体组织的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把组织比作身躯的话,信息就是那双展翅高飞的翅膀。赣南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趋势中,仍然可以在风口上自由起舞,“褚橙柳桃潘苹果”,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赣南的经济发展可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美丽且富有特色的赣南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