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大“互联网+”长尾效应
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词。如何放大“互联网+”长尾效应,为经济社会服务,成为了各行各业思考的问题。日前,2015中国互联网+信息社会高端论坛在我市举行,相关领域专家纷纷就“互联网+”抛出了各自的观点。
信息是生产力,数据产生动力。国脉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认为,“互联网+”成为一个热词并不奇怪,因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合作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智慧舟山”建设,启动了“智慧民生”建设,推进“数字城市”数据库开发,拓展市民卡多功能应用,逐步构建以智慧运行、智慧管理、智慧产业、智慧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杨冰之说,从互联网渗透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开始,政府治理迎来了分水岭——从互联网作为技术与工具解决政务信息化,到逐步向电子政府发展,政务治理通过移动化、平台化纳入到网络社会之中,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政务治理模式。“我们的时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当代的政府治理能力面临着重要挑战,社会参与和共治将成为必要手段,政府的网络平台也将为社会参与创造了基础和条件。 ”杨冰之说,通过大数据,创新政府的服务,提高了服务的有效性。政府在线服务需要拥抱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构建具有高效管理、智能服务、科学决策的政府在线服务模式。
众所周知,渔业是我市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互联网+’时代下,渔业信息化是转变渔业增长方式的新动力,是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原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郭作玉说。
郭作玉认为,在生产信息化方面,要加强现代导航、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应用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系统、水质监控系统、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远程诊断系统,提高水产捕捞、养殖信息化水平;在经营信息化方面,应加强流通、消费等经营环节信息化建设,鼓励大型水产企业和有实力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在服务信息化方面,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发布和信息资源、反馈;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加快渔业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渔政管理指挥系统,加强渔船管理、养殖管理、执法管理功能。
作者:幸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