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网络隐私
来源:平顶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三道“防火墙”

保护网络信息

朱卫东

    安全上网冲浪,信息安全很重要,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我们可以构建三道“防火墙”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第一道“防火墙”:加强自我保护。选择信誉好、技术先进的网络服务商,不随意浏览陌生网站,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数据(如身份证号码、信用卡帐号、电话号码等),把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关口。

    第二道“防火墙”:安全技术保护。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利用匿名网关上网,邮箱加密,安装防火墙、使用反病毒、反木马、反cookies软件等,运用技术手段来保障安全。

    第三道“防火墙”:法律武器保护。在个人隐私被侵犯时,要拿起法律这个强大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秦勉

    我们在使用网络工作、学习、娱乐的时候,往往要填写个人信息,而网络上有一些“间谍”病毒,却可以窃取这些个人信息,甚至还可以盗取用户银行账户和密码。个人信息被泄露,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不清楚、不了解的网站或页面不要点击,这里面可能就隐藏着“间谍”病毒。并且,在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尽量要简单一些,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家庭住址、邮箱等信息能不填写的话就要不写。此外,倘若个人信息被泄露,应及时记录相关信息,为有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要有良好的网上心理素质

蜀京翰

   在互联网上窥探网民隐私的人分两大类:一类是在现实生活中与网民认识并有直接利益联系与冲突的人,这些人包括老板、同事、朋友甚至配偶等;一类是在现实生活中与网民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陌生人,主要是网友。被熟识的人窥探,当然是尴尬的,有时甚至会危及自己的工作或婚姻生活;而被网友窥探,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警惕,但其实这同样危险,甚至更加致命。

    在网络世界里,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制怒”是非常重要的,哲学家尼采说:“愤怒是一种卑贱的素质,被它控制的往往是生活中的弱者,和儿童、老人、病人等。”从心理学角度讲,发怒是人心理的一种失常状态,在这种失常状态下,人们会撕掉一切伪装而暴露出自己的真正面目,从而给那些隐私窥探者提供了一次获得你隐私的极好机会。

网络人的悲哀

吴云海

   也许网络真是麻烦多。

   刚会上网时,第一件事便是装杀毒软件,防止自己的电脑被感染。接着,上网多了发现,仅有杀毒软件还不行,还要防止自己的电脑被装上各种各样的程序,还要装木马克星之类的。接着还要想方设法对付网页上突然弹出的广告等,还有很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越来越成熟的网民,许多网络陷阱设计得越来越难以识破,迫使网民不得不在点“是”的时候多思量一阵。

    真希望网络世界早点规范,让人放心上网,尽情冲浪。

网友说法 “我们好像被扒得精光”

   “实名上网太危险,还是匿名上网好”,许多网友从这些事件中得出了这样无奈的结论——

    “这样一来不知道多少人会把真实的资料修改成虚假的。”

    “还好还好,现在还找不到自己,马上去同学录之类的地方把资料都改掉。”

    许多网友纷纷在论坛上怒斥Ucloo有意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

    “最讨厌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它就是暴露个人隐私的网站,暴露得足以让人一丝不挂。而且,越诚实、越实名,就越被扒得精光。”

    也有不少批评的矛头指向了5460——

    “5460本身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就不好,这次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都难辞其咎。”

    “5460肯定存在没有保管好信息的责任。”

    有些网友“举一反三”,担心起了其他网络公司——

    “我越来越担心一些拥有个人信息资料最多的网络公司了。” (开云 辑)

相关链接 网络还泄露了什么?

■明星隐私

    去年6月,600多个明星“黄页”,从手机、住宅电话到家庭地址被公布在网上。今冬伊始,一家南方演出公司在其对外宣传网站上,将数百明星的出场费和近百明星代言产品的价格公之于众,被曝光的明星有千人之多。

■企业名录

    在百度上输入“企业名录下载”,立即搜出40万条相关记录。其中提供免费下载的有16万条之多。在某网站提供的2005年中国企业名录下载中,自称有详细的“单位名称、负责人、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区号、电话、年生产值、公司人数、主要产品/服务、开业年份”等数据。

■政府官员

    去年11月,多家网站BBS上有网民兜售各级政府官员的电话号码。据称手上有全国各级国家机关及政府机构名录,一般分公安、工商等系统单独出售,根据每个系统的功能不同,出售的价格也不同,从280元到580元不等。 (开云 辑)

编辑絮语 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如果不是这次某网站链接中国第一大同学网站中国同学录的个人资料事件被曝光,笔者不会为网络兴起、普及的速度和广度而惊讶,9000多万会员,短短7年的发展,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多么快速的增长。

    如果不是这次事件曝光,很多人更不会充分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在链接用户资料的某网站上,一元钱就可以把你留在同学录上以便和同学联系的资料查清,想想便觉得后怕,自己的资料就在那里放着,如果有人心怀不轨,后果真的是非常麻烦。

    现在不少人开始喜欢网上购物,通过网上银行轻松地转账省去不少时间,可这件事不由得让人倒抽凉气:账号和密码如果暴露、被盗用,怎么办?

    如果说去年夏天发生的600多位明星的联系方式被公布在网上还不能让我们切身体会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那么这次9000多万网民个人资料被链接的事件真该让有关责任部门和网民自己重视起来。

    网络的发展太快了,快得许多事件的发展都让人始料未及,而立法和管理部门脚步滞后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就要从为自己负责的态度出发,充分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让隐私泄露、利益受损。

    而相关的网站也要从技术的角度多做考虑,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为网民提供有保障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