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互联网+”便车 广东法院仍需兜底公平
来源:华龙网 更新时间:2015-07-16
      14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广东法院“互联网+”三年规划(下称“规划”)。规划透露,全省法院已着手建设完善实体和虚拟的诉讼服务中心。到2017年,面向市民群众的除了实体法院外,还将会有网上法院、掌上法院和线上法院。(南方网 7月14日)
    从网络问政到电子政务,再到网上申报,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政府机关也都纷纷顺应潮流“触网”,从电子举报信箱到政务微博,再到政务微信公众号,已然从被动“触网”到主动用网,广东法院在“互联网+”上大做文章,建设完善实体和虚拟的诉讼服务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按照法院方的展望,届时广东157家法院的立案、阅卷、在办案件诉讼事务办理、案件查询、文书送达、信访、投诉建议等众多原来线下才能办理的事务,均能通过网上办理。搭乘“互联网+”便车,这是法院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的路径,或者说是改进服务方式,而法院作为国家机关,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法院的职能不会,也不能改变,仍需要稳稳妥妥的兜底公平。
    把网络拿来为司法所用,这是广东法院的创新之举,其背后有法院的主动作为,也有民众诉讼难的现实倒逼,也有律师的期盼。网上法院、掌上法院和线上法院的设置,让法官可以更加职业化高效办案,让原告省去繁琐,让律师了解办案进度,正如广东高院陈润霖所说:“O2O模式下,当事人和律师肯定能享受到更优质、便捷的诉讼服务。”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这些“福利”还没有妥妥落地,从规划到具体实践,很多环节还需要完善,而且在实践中不能打包票完美无缺,但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服务宗旨意识不能失焦、更不能跑偏。法院借助互联网,实现“网上立案阅卷”,这是一个工具革新的便民利民举措,我们乐见政府机关在服务角色的转变,我们更期待公平和正义的阳光打在每个人身上,让普罗大众感受到依法治国的温情,以及崇尚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也为落实“四个全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