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达80%以上,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实现全市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东莞市政府日前发布《东莞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下称《方案》)透露以上重大利好消息,提出明年东莞将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
市政府相关人士透露,东莞以创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领域等问题。
亮点1:行政审批项目
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
《方案》提出,要全面提升信息基础集约化水平,到2016年,东莞将初步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达到80%以上。建成党政内部信息共享门户,涉及业务100%纳入电子监察范围,行政审批项目100%可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同时,实现全市光纤入户覆盖率100%,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提出将在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和热点地区建设公益性无线局域网络(WiFi),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并通过搭建统一的APP平台,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发布口径,为市民提供各种信息查询服务及应用。
亮点2:社保医疗
挂号看病报销一卡搞掂
《方案》提出,要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到2016年,预计惠及人群1000万人,着力在社保医疗、城市安全、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惠及全民。
在社保医疗领域,以社保卡为载体整合医疗卫生领域,通盘考虑全市户籍与流动人口,实现各类卡片一码通,用户普及率80%以上,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90%以上,卡片100%与银行实现实时结算。
东莞将结合社保卡、健康卡、医院诊疗卡系统,加快完成以社保卡为载体整合健康卡、医院诊疗卡的后台数据接口一码通融合研究,建立社保医疗卫生一码通标准。
群众持卡即可在定点医院、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自助终端等智能化平台完成挂号、就诊、结算、社保报销、双向转诊等社保就医全过程,并推动实现健康档案共享。
亮点3:城市安全
1万只高清“天眼”覆盖
在城市安全领域,将全面推动“平安东莞”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建成可调控高清监控点1万个,在重点区域建成50个高清治安卡口。全市将初步建成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数字平台。
亮点4:文化教育
所有公办中学设备达国家一类标准
在文化教育领域,《方案》提出100%的公办中学和90%的公办小学达国家一类设备配备标准,建成全市教育简讯站群。100%的公办学校实现教育部信息化“三通”工程要求。东莞还将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家校互动平台、教育教学应用平台、职业技能网络学习平台、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为市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机会,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亮点5:居民消费
电子商务要撬动居民消费超500亿元
《方案》提出“智慧镇街、智慧制造、智慧商务并重”的理念。到2016年,松山湖、石龙、东城、中堂、常平等信息惠民试点区域100%完成区域特色信息基础建设。
制造企业信息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子商务要促进和撬动居民消费超500亿元。
■六大重点工程
《方案》提出六项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健全信息惠民政策体系和支撑体系;融合社保医疗卫生保障设施建设;加快社会安全体系保障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管理与教育服务保障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城镇建设,提升信息消费普惠化水平等。同时部署了六大重点工程。
基础惠民工程:着力推动光纤宽带和无线网络深度、广度、速度三覆盖。在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和热点地区建设公益性无线局域网络(WiFi),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
医疗惠民工程:以社保卡为载体打造一卡通,建设覆盖全市600多家定点医药机构、具备实时在线精准报销结算的一卡通自助服务平台。
安全惠民工程:公共安全方面,建设三台合一接警系统、可视化指挥调度处警系统、情报研判系统、违法犯罪举报系统、情报指挥中心门户和统一通信、定位、警情音视频联动、预案管理、公共信息服务等平台。
镇街惠民工程:建设数据交换中心实现应用层智慧业务的丰富化,按照电子政务、企业、市民三大类对象信息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创造惠民工程:建设智慧商圈、基础设施、产业链、物流、电子支付、信用保障、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等八大板块,加速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创新。依托产业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生活惠民工程:建设高效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于全市师生的智慧式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