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反腐启动“互联网+”震慑模式 客户端开通一键式举报
记者 陈玉峰“欢迎广大群众登录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下载安装手机客户端,通过手机照片、视频和文字说明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
6月18日,中纪委网站发消息称,已在其手机客户端开通“反‘四风’一键式”举报窗口,主要受理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等问题举报。
将“一键式”举报移植在客户端而非传统的PC端,仅从新媒体的运营来讲,客户端无疑会增加很大一部分用户。而从网站和客户端所肩负的反腐任务而言,这将是中纪委反腐启动“互联网+”震慑模式的开端。
《财经》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也有举报窗口,但相比PC端的举报,现在客户端“一键式”举报程序更为简单。
客户端的“一键式”举报,只需选择“四风”问题中的任何一项,就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填写具体内容和发生日期,其中,上传的文件不仅包括图片还有视频。在网站的举报中,并没有提交图片和视频的选项部分。
同时,客户端的“一键式”举报均为匿名。
“一键式”举报上线期间,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一位负责“四风”举报日常处理的人士向媒体介绍专区运行情况时称,“最快的时候1分钟接到3条,平均下来大约1分半钟能接到一条。”
公开数据显示,手机客户端举报专区上线前,党风政风监督室网络举报数据处理后台日均接件约为250至300件。6月18日10点专区上线后,当日收到网络举报1033件,其中通过手机客户端举报的就有691件,约占总数的66.89%。
“网站手机客户端的用户活跃度本来就高,在各大媒体报道‘举报专区’后,举报量一下子就上来了。”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表示。
隶属于中纪委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发文章称,想要告别痛点,必须转变方式、创新方法,在强化党的自我监督的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开通当日收到举报信件691封,端午节期间最高达到单日2149封,运行平稳后平均每日收到400封左右。”8月6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披露了自“一键式”举报以来的“成果”,《财经》记者推算,在“一键式”举报开通的50天里,中纪委至少收到两万多份举报材料。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告诉《财经》记者,“一键式”举报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反腐,“以前是中纪委关起门来反腐,现在则是鼓励全民反腐,以及靠舆论来反腐。”
竹立家认为,“一键式”举报方便、快捷,让公众和公众舆论成为了反腐最重要的民间力量,同时政府也在传达一种信号,“政府是鼓励公众反腐的,高压之下,对于纠正‘四风’是很有利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廉洁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告诉《财经》记者,网络反腐是十八大后的一些新的举措,最早的信访主要靠信访室、举报人来信来访,传统的就是这个方式。十八大之后,中纪委改造了官网,在官网增加了互动;然后再开发手机客户端,更加方便了举报人的举报。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9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到8.83亿户。
“技术就在那里,看你用不用,我们过去推动了很多年政府电子政务,实施得并不好,而现在中纪委能做到,背后还是头脑和观念的革命。”任建明认为,这反映的是一个部门主要领导观念的开放,显示出这个部门的透明和自信。“一键式”举报,拉近了中纪委与群众的距离,把群众当成反腐的同盟军。
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上线第二个月点击量便达到3000万。2014年3月总访问量突破2.3亿。日人均访问量最高达600万次。
《财经》记者注意到,中纪委监察部客户端从2015年1月1日上线至今,客户端1.0升级到现在的2.0,期间经过7次修复已知错误和优化用户体验,从最初的要闻、党风、审查、巡视、阅微、观点、图说等栏目升级到现在的多功能“一键式”举报,该客户端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新媒体之一。
就在客户端升级为“一键式”举报的三天后,6月21日下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在苹果app store免费新闻应用类的下载量排名即已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腾讯新闻”及“今日头条”。
任建明认为,“互联网+”反腐,是互联网在反腐败尤其是群众参与方面得到了应用。“这个在过去很难想象。因为党的部门往往都是偏保守,十八大之后中纪委在这个方面更开放,更自信。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领导人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待反腐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