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县六项措施助推信息化扶贫工作
来源:正北方网 更新时间:2015-10-30


 
今年以来,卓资县将信息化扶贫作为精准管理扶贫工作的有效手段全力推进,把扶贫数据纳入到信息库中科学分析、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试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提升了项目试点的精准性,增强了项目风险的可控能力。

强化系统数据,精准科学管理。卓资县组织96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动员1300多名干部,派出15个驻村扶贫工作团、111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到每个行政村有1名县级干部联系,有一个党政机关定点帮扶,有一支包扶工作队驻村,有1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每个包扶工作队员包扶10户贫困户。在“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完成了全县8个乡镇、51个重点贫困村、11273 户、24083口人的贫困情况、帮扶措施的信息录入,形成了客观、真实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

   提升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沟通。为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流通和共享,卓资县委宣传部创办了《卓资县扶贫工作专刊》,及时刊登年度扶贫工作安排、重点任务部署及具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等信息,目前已出版50多期,刊登扶贫类稿件图片1000余篇张。组织县内精干人员参加上级培训学习20多次,培训县乡村扶贫工作人员400多人次。通过多方位沟通,提高扶贫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合作意识,增强扶贫系统的凝聚力,达到经验与技术转化成扶贫内部资源的目的,为实施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打好人力资源基础。

  保证数据安全,规范档案建设。随着全县扶贫工作办公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电子文件在运行管理中出现的安全保管等问题随之出现,直接影响扶贫工作数字记忆保存和电子政务效能发挥。针对这类问题,卓资县扶贫等相关部门每年度以各股室为单位,对电子档案进行整理、归类、鉴定、清杀病毒并刻录数据备份光盘。年度的数据迁移作业保证了电子数据的连续性、长久性、真实性,避免了因人员的变动而导致数据空档现象发生。

抓好电视宽带网络建设,以信息发展促脱贫。结合全县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宽带乡村”惠民项目建设,实施宽带村村通、电视户户通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互联网的到来的便捷和实惠,争取到2020年,全县互联网用户达到3万户,移动手机用户达到12万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4万户,实现全县行政村通宽带90%以上,完成全县电网未改村项目建设。   

拓展贫困村庄服务业,带动贫困人员脱贫。想方设法健全乡镇贫困村庄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支持电商企业建立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乡土特色产品销售经纪人才。争取到2017年建设农村商业零售便民店和农产品收购点111个。

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贫困村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县扶贫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形成每个村至少有1名有文化、懂技术、能服务的公共服务信息员,为村民提供各类涉农信息资源;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