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讯(通讯员 张世臣) 近年来,龙口法院始终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不断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在加强司法管理、提高司法效率、增强司法能力、促进司法公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网络建设,夯实信息化应用基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传输由最初的十兆共享、百兆共享、百兆交换,发展到现在的主干网千兆传输、百兆交换到桌面,并实现了法庭与院机关的光纤连接、百兆传输,使法院局域网全面覆盖。对刑事审判庭和6个法庭的科技法庭完成“高清”升级改造;为干警配备法务通手机和高清执法记录仪;新审判楼建设已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年底投入使用,11个高清科技法庭和先进的诉讼服务中心即将建成,诉讼服务中心配置身份证访客系统、排号系统、便民数字服务平台等先进设施,集安全防控、司法公开、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数据指挥中心也在积极筹建,建成后可以对庭审和执行工作实现远程即时指挥。
二是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以确保网络安全为重点,坚持做到内网与外网的物理隔离,在综合布线过程中,对每个房间实行了“双布线”,内部网线与互联网线分离使用,以保证网络应用安全。为了防止数据因意外事故而丢失,在服务器的配置上采取“双机热备”的做法,一台机器出现故障,另一台机器可以自动接替工作,为网络安全设置了“双保险”。
突出应用重心,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以方便群众诉讼、查阅、监督为重心。充分建设并利用好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三大司法公开平台,实现了案件从立案到执行整个过程的透明度,督促司法人员在保证案件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办案的质量,目前我院裁判文书上网率达到100%,实现了公众对司法活动的有效监督,对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是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为重心。实行诉讼收费集中管理。开发应用“诉讼收费管理系统”,对诉讼费、保全费、执行费和过付款等收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并自动生成收费明细表、日结表、月结表、对帐单、银行日记帐等,实现了与银行的日对日结日清,使诉讼收费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实行信访案件流程管理。通过“信访案件流程管理系统”,设计立案、分案、转办、催办、督办、审批、报结等程序,设定信访案件处理期限。承办单位在期限内将处理结果和信访报告输入微机,实现了对信访案件的有效管理和严格监督。
三是以改进监督方式为重心。开发应用了“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在审判庭和审监庭、立案庭、信访室、监察室、调解室、当事人会见室和休息室、羁押室以及人民法庭的远程立案室等场所安装监控设备,搭建监督平台,实现了院领导、审委会委员、审监庭、监察室、庭长多点同时对审判活动的可视化监督。系统运行以来,共监督庭审1000余场次,有力地促进了庭审水平和审判质量的提高。另外,在信访立案、审判监督、纪检监察、远程立案室和当事人接待室等与当事人接触较多的重点部位安装双向沟通设备,方便当事人与法官进行交流、咨询和投诉。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干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工作,采取请专家教、走出去学等形式,努力培养既懂审判业务又有开发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争取配备计算机专业人才充实信息化工作队伍,加强信息化管理力量。
二是实行全员培训和考核。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干警、聘任人员,人人都要过关。重点加强对审判、执行法官和书记员的培训考核,要求每名法官和书记员除要掌握基本微机知识和常用管理软件使用外,汉字录入速度分别要达到60字和80字以上。对新进法院人员,首先进行微机知识培训和汉字录入技能强化训练,只有掌握微机操作基本技能后才可以上岗,提高了全院干警的微机操作和独立使用软件能力和水平。
三是实现全员应对舆情。开通法院官方微薄和官方网站,通过科技法庭、微博直播、视频提讯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群众更加直接地监督和参与司法,树立每一个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的舆情应对观念,积极引导大众舆论,让群众全面正确认识司法工作,确保舆情应对工作有力、有序、高效率,树立公正、权威、高效的法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