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延伸,惠及百姓。图为襄垣县王村镇便民服务中心
职能下沉,政务公开。图为壶关集店乡政务大厅
“淮海某小区附近有井盖丢失的行为,请网格员及时处理,限定时间节点为下午2时。”2015年10月23日上午10时,长治市城区延南街道淮海社区的网格长打开带有信息传输系统的智能手机,一边按照手机提示的信息来到居民反映的小区、一边向社区的信息平台回复。经过协调,这一安全隐患很快被消除,网格员也获得了一个代表着满意的“笑脸”图标。从“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伊始,为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就成为每位网格长的“必修课”。
“三位一体”信息平台以全区83个社区(村)作为基本区域,将50多万市区居民和流动人口全部纳入到425个信息化网格当中,组建了850人的社会服务管理队伍,构建了区级-街道-社区(村)三级信息平台,使辖区内社会管理的“末梢神经”延伸到了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单位。平台于2012年7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得到全区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只需敲击键盘、轻点鼠标、滑动手机屏幕,就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享受到居家养老、送水送气、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20多种150多项公共服务,这一惠民实事收到良好社会效应,受到各界好评。先后荣获“全国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优秀案例”“全国电子政务优秀案例”。为完善拓展平台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今年1月1日,“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正式改版升级,重新构架完善后的新平台实现了六大子系统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单点登录、独立运维的建设目标,增加了便民服务内容,畅通了便民服务渠道,丰富了管理服务内涵,打通了街道、社区(村)与区职能部门、单位的联系,加强了纵向、横向的互动以及事件处置流转和工作协同,进一步完善了平台功能。
“三位一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作为构建群众诉求评议的“晴雨表”,开创出基层管理服务新格局。区委、区政府通过平台与居民群众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建立资源、信息的共享共用有效途径,实现供需双方有效对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信息平台,整合各类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建立起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开创协同各方力量,解决基层问题的管理服务新格局。同时,“三位一体”网格化平台成为覆盖面最广、群众寻求率最高的“便民窗口”。平台充分应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党的建设三大模块、三个平台的管理服务功能,将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手段有机结合,通过网聚民智、网听民声、网汇民意、网解民忧、网监公权,构建一种综合型、多样化、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体系,为居民群众提供网上购物、电话预约、网上评议这些高品质、精细化、快节奏、本地化的服务,畅通信息传输渠道,增进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相互沟通,提高便民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城区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从今年1月平台改版至今,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1.2万件,办结率达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