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被列为全省审批制度改革试点以来,镇江新区在清单建设、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项目全流程并联审批、中介服务清理、多评合一、区域评估试点六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成效明显,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板块发展进一步加快。
大数据支撑,打造智慧型政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善企业库、项目库、证照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及管理子系统,进而构建区域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显得十分重要。”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吴江说,他们在项目信息库建设中,对动态反映项目报批和基础配套等节点工作进展,实行“红黄绿”分色管理,以现有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网为基础,通过打造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线上线下、虚实一体”的“互联网+政务”运行机制,实现外网咨询、申请、预审和受理。
上半年,在运行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排队叫号、数据交换等智能化管理)之后,窗口累计办件104704件,新系统受理的办件全部实现流程实时管控,公众综合满意率99.95%。同时,全过程并联审批、“多评合一”、“三证合一”等投资服务新模式,大幅压缩审批周期,工业企业建设项目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项目前期评估、评审、审批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企业注册登记缩短至3个工作日。
清单式管理,实现权力运行透明化
“一张目录看清楚”,在对清单变动及时予以调整完善的同时,梳理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材料及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消除擅自增加前置审批条件、审批要件超越法定要求等情形,为权力运行打造一个透明的制度“笼子”。
“防止权力滥用,不等于将其束之高阁,权力要做到‘依法履职、有责有为’。”“五张清单”将并联审批、多图联审、前期咨询辅导等环节纳入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分类推进重点项目,及时调入成熟度高的储备项目,解决公共配套、供地挂牌、水电接入、场平工程等问题,引进二次投入,盘活低效存量;另一方面,加强事中事后有效监管,全程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和共享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各部门形成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
探索新路径,放大改革红利覆盖面
综合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去年12月16日在全省首家挂牌,开启了大市场监管模式。“‘一照一码’简化了办事手续,方便了群众办事。”今年10月8日,东星房地产开发公司贾龙慧女士幸运领到了新区第一张“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满足了管理领域、服务对象和企业群众需求,就是满足了上帝的需求”,除了让“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多评合一”等举措落地见效,第三方托管、电子化登记、综合行政执法等职能也在优化调整,审批管理的全链条简化优化。
“上门办、帮助办、马上办、办成功”,这不是一句口号。付诸实践,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体化平台趋于成型;“进一扇门、办全部事”,在建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城市规划展示、电子图书阅览五位一体的新政务服务中心,“人、事、权、费”有效集中;服务延伸,平昌中心社区、丁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放下”初审,贴近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祥生坦言,作为先行先试地区之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纳入新区“二次创业”的“先手棋”。下一步,关键在于“精耕细作”,做实做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为推动新区转型提升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赵诗瑶 张敏 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