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实现四级互联互通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5-11-20

 (记者:高双喜、曾振)“阳新幕阜山突发森林大火,请协助灭火。”10月下旬,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师驻黄石某营部值班室,地方政务网突然接到森林灭火援助请求。

营长刘贞涛一边向团作战值班室报告,一边打开气象水文网,对失火山地地形地貌、天气情况进行收集汇总。紧接着,刘营长又通过短信群发系统,麻利地敲着键盘,将部队集结指令迅速推送到预备役官兵手机上。与此同时,失火地域基本情况报告正在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向团和师值班室传递。

更换服装、领取装具、集合整队、行军开进,应急分队的预备役官兵一气呵成、士气高昂。30分钟后,国防云视频系统将森林火情现场情况送到了师、团作战值班室。据刘营长介绍,从接到上级命令到人员集结展开灭火行动,整个过程较平时提前了近20分钟。

提前20分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反映了该师近年来着眼实战、聚力基层抓建厚积薄发的成果。8月份,该师结合抗洪抢险、森林灭火、防暴维稳等特点,重新对师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了排列组合,删繁就简,高度聚合,带来了实战效能的迸发。此演练,是该师营连信息化建设改进后带来的变化之一。

前些年,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该师形成了基层营连部建设“六网一系统”建设标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建设,但在后续的推广普及当中,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预备役营连部都是预建在人武部或乡镇,不同单位提供的场所面积不一、经费保障能力不同,“六网一系统”在一些营连部出现了“水土不服”,并未能够很好地落实,日常使用频率高、发挥作用大的地方政务网、军事综合信息网、短信群发网、动员管理信息系统等被较好的保留了下来,而诸如地方情报信息网等基层营连不经常使用的网络系统,要么没有建,要么就被遗忘。这些现象引起了该师党委一班人的重视,调研后大家达成共识,“建的必须是实用的,实用的必须是能推广的”。

于是,一场由团主官、营长和预任教导员、连长和预任指导员、院校专家参与的“诸葛亮会”召开了,经过反复分析、论证、推演,营连部信息化建设2.0版本构想出炉了。按照信息资源数字化、保障要素一体化、指挥控制实时化的目标,融合军地信息网络资源,在营部构建“三网两系统”,连部构建“两网一系统”,增设国防云视频系统,删减2个不实用网。此外,为配合营连部信息化建设升级,营连部统一的“五室一家”,改造为营部建设“四室一库一家”、连部建设“三室一库一家”。团、营、连之间依托程控电话实现语音、传真功能;军事综合信息网实现军内信息查询功能;构建电子政务网,联通气象水文网、森林灭火网;短信群发网实现通知和教育信息实时群发;国防云视频电话对讲系统实现人员管理、远程视频会议、教育学习等功能;配备专用电脑,安装动员管理信息系统,各类统计及会议记录信息录入电脑,实时更新。

改进后,该师基本实现师到团、团到营连部声音、图像、视频、网络的互联互通,基层营连应急出动时间较以往平均缩短了10%。

掐掉虚花结实果

■赵 利

明天的战争,两军对垒直接表现为信息化能力的较量,谁高谁强谁就能够抢占先机。抓信息化建设,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化物”不“化人”,满足于“大场面”等“虚花”,而忽视与“水暖先知”的基层末端对接,无视因“水土不服”而导致的建而不用现象,看似花满枝头,到头来却难以收获丰硕的果实。这种华而不实的做法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必将被历史淘汰。

湖北某预备役高炮师立足营连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升级“营连部信息化建设2.0版本”,这种不讳言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务实态度,是难能可贵的。有了这种态度,军队信息化建设就不怕没有大的改进,打赢未来战争也就有了更多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