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部研讨会召开
来源:安徽发展研究网 更新时间:2016-01-19

原标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部研讨会的观点综述


 


编者按:由国办政务公开办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部研讨会”于2015年5月16-1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为主题,集中讨论我国政务公开发展新形势、新问题、实践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路径等实践和理论问题。现将与会领导、专家的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供参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国办政务公开办在北京举办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内部研讨会。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国办负责同志指出,本届政府力推政府自身革命,其中政务公开是重要一块。就政务公开来说,本届政府领导要求我们至少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落实公民的宪法权力。依宪治国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力要落实、要具体。由于现代社会既是一个超大的、相互关联性越来越密切的大系统,又是一个事件社会,任何个体的命运总是和环境相联系的。而政府施政往往是重大的环境变量,如果政策不断变化,那我们个体的环境就改变了。但首先要保障公民知情权,公民的知情权和政务公开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需要。其次要保障公民的劳动和创造的权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加强现代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信任从透明开始,不透明基本就没有信任。透明理念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中显得极其重要。三是构筑施政的民意基础。过去社会是管理型,现在社会是服务型,未来社会是合作型。社会的很多问题是大家共同的问题,需要通过社会合作来解决。在此意义上,政府最需要的是构筑施政的民意基础,构建施政所需要的社会认同、社会协同,认同才会有协同,才会有响应,才会有应答,这需要公开透明。

一、关于下一步如何做好政务公开

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公开办负责人指出,政务公开是一项需要政府在现代政治文明进程中持续推进的工作。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维度。第一,我国政务公开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今天到达一个什么样的基本状况,未来政务公开要推进到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就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如何评价和判断今天我国政府的政务公开的状况和未来的方向,这是比较难拿捏的一个问题。第二,政府和公众的关系如何平衡。我们把政务公开说得很高大尚,但是现实政府的供给能力不能过高估计。公众对于政务公开的需求、要求又非常高,供给和需求的落差又非常之大,我们怎么样来把握好这样的一个平衡点,这是第二个比较难的问题。第三,政务公开理念如何与我国国情、政治体制对接,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政务公开是一个舶来品,外国政府推行了几百年,但我们引进没有多长时间。我们要学一些基本的理念、方法、操作、制度都可以,但政务公开使用的程度,不仅要立足于我国国情、政治体制,还要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需要准确判断政务公开指导意见怎么写。正因这样,我们才感觉比较难拿捏。我们今天邀请来的领导干部中,既兼有到哈佛、剑桥、牛津学习的国际视野,又有地方政府工作经验、了解我国国情。大家介绍的安徽经验、杭州经验、无锡经验等实践探索让我们感觉眼睛一亮,不仅解决了实践当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而且进行了超前的探索,我们会认真总结。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大家也提到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出台文件,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推动政务公开,抓住并解决政务公开的重点问题,出台政务公开2015版、政务公开2016版等,以后持续推进。

 二、外省政务公开的实践经验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代表介绍了很多的政务公开经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山东、杭州和无锡。

张波(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建立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是政务公开的必要条件,每个政务工作人员既是岗位的工作员,又是政务公开与公众互动的宣传员。2013年,山东“高压泵深井排污”事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经新华社、央视等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后,迅速传遍全国。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我们建立了政务微博、工作微博,主动公开,客观、理性地同网民就问题进行深度沟通。我们和网络名人邓飞进行了一场公开讨论,讨论过程两次上了新闻头条,随后我们把很多信息都公布出去,最多时一条微博阅读量达到一千多万。最终,排除了不实信息干扰。人民日报后来为此发表了一个评论。

马彦(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上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主要内容就是借鉴企业标准化管理思路,以构建政府职能标准化体系为核心,制定具体职能管理标准,推进标准实施和动态完善,全面推进区一级政府行政职能的标准化管理。比如,针对城市的“僵尸车”管理标准问题,处理的法律依据就是处理标准。目前,上城区的管理有四个平台,即大联动平台,又叫365平台,是基于110平台的扩展;大民生平台,又叫96345,以民政为主核心;大服务平台,就是行政服务中心;大城管平台,这个城管平台在全国获得很高的影响力。以大联动平台事件的处理为例,一个地方(可以提供图像)井盖溢水,老百姓到社区反映,社区采集到图片通过电脑马上上传,大联动平台收到以后转发给相关职能部门,最后城管部门处理好并发回来,事件处理的时间都有记录,记录直接跟考核挂钩。还有大城管平台,如果一辆车违规停在某个地方,我们能够拉近图像看到车牌号,通知离车最近的城管部门进行执法。政府标准化的推进使各个部门的工作可测量、可评估,以此作为绩效考核依据,不受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

    王安岭(无锡市委副秘书长):无锡市真正解决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最近,无锡市出了一件比较有影响的事,就是前两年在清理地方负债平台的时候,市委仓促决策把国务院当时已经批准的无锡3号线、4号线的地铁线停建了。2015年4月,无锡新任书记收到大量的人民来信,商报、晚报的记者把独立开展调查的结果刊登在《无锡日报》上,老百姓呼声很大。相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停建原因,结果市民意见更大。市委主要负责人坚持事件解决必须先走程序,要求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展开调查,调查结果经过市政府和市常委会讨论后,再征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并在报纸上予以公布,倾听民意,包括线路调整、机车采购、投资额度等。结果让老百姓感觉比较满意,最后项目重新恢复开工。

三、建议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要把立法作为重要一环来抓,加快政务公开的立法步伐,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为法律,推动出台《程序法》,配套完善和细化部门相关的工作制度。

李连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在政务公开中,拉近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建议借鉴小米营销策略。小米营销战略就是,其产品开发鼓励网民积极参与,产品公开后请网民提需求,谁提的需求采用了就有奖,这在一开始就把网民变成小米手机开发的主体,大大增强了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销售过程中(小米说只要5%的利润),小米有2700人的咨询服务队伍,注重售出手机之后与消费者进行互动,请消费者对产品提出意见,内容涉及到小米生产及销售的政策、法规、环保措施等。通过这种形式,互动效果十分明显。因此,建议在政务公开后期的反馈和互动上下功夫。

唐少鹏(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主任):政务公开的两个抓手,一个虚拟抓手就是政府网站,政务公开很多内容要通过政府网站实施。另外一个实体抓手就是政务服务中心。对省市县所有的政务服务中心的名称、标识、进驻部门、运营模式,包括使用行政编制规定等要有非常详细的规定。越是在基层,越要把虚实两个抓手很好的结合起来。

洪永平(文化部信息中心主任):尽快改变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划地为牢、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发展重点放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上。要打通前后台,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外网,统一各部委的网上办公平台。

王安岭(无锡市委副秘书长):政务公开实际上包含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整体设计、细化内容、明确路径、规范形式的原则,采取必须公开和可以公开的分类形式,分类探索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实现形式,实现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的有机互动。在重大决策中,规范党委会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公开代表委员旁听、社会听政、专家咨询等必要的程序,以党务公开先行带动政务公开。

张野(国家证监会信息中心主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上下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的基础之上,尽快引入第三方公益机构。从网站发展过程来看,第三方的评价对完善政府各部门工作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每年考核、排名。因此,需要用中国特色的监督机制来推进政务公开。

另外,有参会代表建议在某些省份或者一些地方进行综合性的政务公开改革试点。使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地方的超前探索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执笔人:沈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