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更新时间:2016-01-20
“亲,咱们的自来水工程,现在只差供电设施了,相关部门一直在协调,村委会也一直在催。”1月8日,这条诚意十足的留言让普兰店市战家村的村民去掉了心里的一个问号。
“互联网+”继续升温,农村也在琢磨“+”进来。普兰店杨树房街道的农民现在最关心的事,一个是尽快富起来,二是村务要公开。围绕这两个目标,杨树房街道在大连打造的首个“村网工程”,目前已进入运营。
“村网工程”最初始自战家村。2014年3月,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的村支书张德斌,给村里建立了网站,并将村里的工作全部搬到网上。这个原本只有几个网页的村级网站,现在已经成为战家村“网上服务中心”,点击量10万多次。
征地补偿、粮食直补、低保认定,以前,这些涉及农民利益的工作,虽然一样公开,但是效果有限。
村民舒立安,家庭条件一般,但不符合享受低保标准,“他总认为低保待遇都是走后门的事,所以三番五次地找村里要求办保。”战家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把低保对象的家庭状况在网站公示后,舒立安再也不到村委会“找茬儿”了。
战西村的集体方塘实施外包,整个招标流程首次采用“网上直播”的方式,让村民全程监督。“村民明白,村干部清白。”
“村网工程”不仅让村务“一清二楚”,短时间的运行后,逐渐成为当地农民掌握市场信息、增收致富的新窗口。
南方的雪莲果营养价值高、亩产高、价格高,战家村在网站上发布了这个消息后,村里的几个种植大户决定联合试种。如今雪莲果种植已经扩展到400多亩、产量200万斤,成为村里的新产业,外地客商也通过网站来到杨树房。
大连正全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目前已建立300多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程”,为乡村百姓提供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首个“村网工程”则为农村电子政务打了一个“样板”。
张德斌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网站“电脑版”升级到了“手机端”。街道的“村网工程”已与覆盖近8万个行政村的全国“村易通”网站联网,在国内也小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