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论道湖南 更新时间:2016-01-25


近几年来,政务公开成为大家热衷讨论的话题,过去的“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已经演变为“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而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中心,其信息化发展程度将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和示范效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电子政务作为社会信息化的中心内容之一,日益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电子政务对推进政务公开有重大意义】

一是可以将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价值利用;二是减少公众的信息查询困难和相应的成本负担,使全体公民可以平等地行使其知情权;三是通过网络技术,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同时便于对所需信息进行保存,不易丢失,为多次查阅提供方便;四是避免由于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而导致的信息失真现象;五是为政府和公众的沟通开辟了新的、更方便的渠道,公民可以及时地对各种问题、困难进行反映并得到及时的解决;六是减轻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很多政府信息是在业务工作中产生和积累的,通过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的大部份业务都可通过网络进行,在对信息的收集和归纳上更易操作,并可减少大量的接待工作。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现政府职能的现代化、民主化、公开化、效率化,为社会公众提供“多种方式、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通过网络为公众服务,提供政务公开的详细信息,可以打破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层级限制,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边界和人为的本位观念的阻隔,以及工作时间的局限等,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公民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时段,任何地域参与政务,消除信息源于决策层之间的认为阻隔,从而使得政务公开更加持久、真实、广泛,避免政务公开的形式主义和冷热病。

电子政务实施政务公开能更好地转变行政观念,增强政府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尽力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这个全方位、开放的平台,让公众全面地了解政府决策及其制定过程。借助社会的信息交流与监督,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有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

总的来说,利用电子政务实施政务公开,能弥补传统政务公开的不足,从而在公众中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刻的影响,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政务公开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目前很多地方和单位的政务公开活动依然处于“我公开什么,你就看什么”的状况。许多地方设立了申诉电话、投诉电话,但对投诉意见的处理却很不及时。从网上公布的情况看,公布的只是公开主体单方面的信息,很少有老百姓发表意见的地方;即使有联络邮箱地址,也常常是网页管理员的,至于真正的办事人员却很少能与百姓在网上沟通。政务公开的大权常常牢牢掌握在某些领导手中,公开什么信息,何时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对什么人公开往往取决于个别领导者的喜好。

另外,政务公开的质量不高,避重就轻。政府公开的信息大部分局限于事务性、程序性的公开,而对于决策程序、决策依据以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热点、难点问题(诸如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单位内部财务收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选拔任用、职称评聘等)很少做到完全公开、透明。甚至有些地方只是在硬件上确立了这样那样的制度,但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却很少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而有的地方则“过滤公开”或假公开,如一些“应急性事件”中,存在政府信息披露不及时甚至遮掩真相的情况。这些都使得政务公开无法在人民群众的参与、监督下起到取信于民,收效于社会的作用。

政务公开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当前许多部门、地区、单位都在进行政务公开,但公开活动相互之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各自为政。比如说,目前的管理与领导体制较为复杂,政务公开分别由法制部门、人事部门、民政部门、监察部门、党的宣传部门等负责,这种多元化的领导体制的弊端之一就是缺少综合协调,使各地方、各部门在政务公开的做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个部门积累的经验也很难为其他部门所利用,加大了整个制度建设的成本。另外,由于缺少综合协调机构,对于信息时代的信息公开问题缺少全盘规划和部署,各种改革仍然停留在渐进性改革的思路上,使政务公开的步伐不一致。

信息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不清晰。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政务公开法》,对应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和形式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由于领导体制、职能、经济发展水平、工作性质及人员素质等的差异,许多机构和工作人员不清楚公开与保密的界限。“保密”往往成为某些部门拒绝向公众提供信息的理由。而根据《保密法》及《刑法》第111条规定,即使没有标明属于国家秘密的材料或者信息,也有可能在事后被认定为构成秘密或者情报,并使任何公开这些信息的人构成犯罪。上述法律规定的非精确性以及法律之间的非一致性在实践中成了阻碍我国政务公开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利用电子政务促进政务公开的对策】

建议一:建立健全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推动国家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技术自身的演进,而是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在中国信息化的过程中,制度和文化因素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技术的作用。电子政务说到底只是一个平台,政务公开最需要的是赖以生存的各项制度支持和保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和深化政务公开。

在我国政务公开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各方面利益之间的博弈和平衡,并最终形成反映利益平衡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在法治社会,这一制度体系必然反映为由多部法律、法规相互衔接配合、共同构成的法律体系。因此,为推进建设健全的政务公开制度首先要做好两方面:一方面为对保密法、档案法等与涉及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将落后的部分摒弃,将产生矛盾的部分整改,这种法律制度的局部修改可在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外,还是对政务公开的全面实行的一个过渡;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专门的针对政务公开的法典,有机地整合我国现有的零散规定,同时借鉴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在此方面的理念、原则、技术及经验,制定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务公开法律体系,使得政务公开法制化、规范化,为政府权利执行透明化打下基础,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建议二: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素质

电子政务是对政府公务人员的一个挑战,对政府公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道德要求。信息公开化程度提高,黑箱操作难度加大或难以为继,对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自律无疑是一大考验。再者是技术知识要求。随着IT业讯速发展,知识爆炸、信息爆炸使得知识更新加快,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与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最后是精神体力要求。网络信息无穷无尽,大批量生产的信息所引起的超负荷工作对政府公务人员的心理与生理提出了考验。因此,政府公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应具有一定的信息化能力。

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推行政务公开后,将会有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这个通道涌向政府。如果政府公务人没有一定的知识储量而且不具备处理各种信息的综合能力,那么不管是问题的数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超出了他们应对的限度。因此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都有赖于一个高素质的公共人力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公务人员转变行政观念,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行政观;勇于开拓创新,积极调整白己的知识结构;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储量,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操作与处理能力,提高自身的吸收与借鉴、消化与转化能力,即成为“集成型政府公务人员”。

建议三:完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目前,我国监督形式多样: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的专门监督,还有法院和检察院的司法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民众的监督等等。然而监督行政执法则显得力度不够,其原因在于民众监督虽然是一种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监督形式,但是它还要依靠其他方法的监督,特别是司法监督和政党监督作保障,其监督权利必须通过法律及各种政治力量的活动来实现和加强。因此,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并强化各种监督机制的效用。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取代传统对行政执法监督反馈的中间环节,简化了监督信息反馈的传输渠道,避免了反馈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失真,能清晰地对行政执法进行反馈信息监督;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以其保密性著称,能够避开人情世故使监督者敢于监督,即网络监督安全高,打击报复现象不易发生,为监督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除了完善监督机制之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大范围民意测验提供技术支持。执法责任追究机关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技术向民众传达其违究责任的各种信息资源,民众通过网络可以将行政主体执法过程与法律规定和自身权益对照,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对违法执法人员进行检举,实现民众广泛参与行政执法活动,既有利于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又有利于调动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建议四:以服务型政府为指导理念建立良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施政必须秉承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以公众为中心,以服务为目标。而政务网站,作为政府网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其建设应该将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政府”以及“为人民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政务网站在建设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政府工作网络化,而应对其功能有明确的定位。政务网站需要逐步成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动态、查阅政府信息、指引公众办事、反映民情民意、实现网上办理事项等的重要服务窗口。它的功能定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发布政府信息、收集公众意见、提供办事指南、受理公众业务。各级政府网站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从网页设计、栏目设置等方面为此功能的实现服务。

【结语】

政务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政府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着重大的意义。就目前政务公开情况而言,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但相对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而我们要做到敢于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也是我们深入推行政务公开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在政务公开法制化方面,虽然我国已经不断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但现今仍缺少一部专门针对政务公开的法典。在思想转变方面,由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比具体制度的建立难度还要大,因此要实现政务公开从政府权力型到民众权利型的转变,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并且要让公民真正明白民主政治的实质在于公民对政府的监督与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也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总的来说,利用电子政务促进并深化政务公开,使得我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国家,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时任湖南醴陵市政府办副主任、市政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兼)。文章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官方微信“HNDRC_GOV”,原标题为《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