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政府网站再获“国字号”殊荣
来源:厦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6-01-27


获评“2015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社会治理联动信息平台“互联网+”催生政务服务新格局

海沧区政府门户网站

荣誉榜

●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

●2015中国智慧政府优秀政务平台

●2015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林岑

日前,记者从海沧区获悉,海沧区政府门户网站“互动”栏目及官方微信“海沧微政务”,在全国电子政务理事会组织的“政府网站精品栏目”评选活动中,荣膺“2015年度政府网站精品栏目”。

评审组专家表示,“海沧区政府网站不再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而是聚焦服务,全方位与群众互动,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催生政务服务新格局,切实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效益。”

这是继“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2015中国智慧政府优秀政务平台等奖项后,海沧区政府门户网站再次捧回的“国字号”殊荣。

联动平台

“全方位、全覆盖、全过程”

事实上,这只是海沧区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早在2012年,海沧区率先全省实现所有社区(村)网格的“四化”全覆盖;2013年,海沧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区-镇街-社区”三级全覆盖的网格化服务平台,“网格化 微自治”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5年,海沧区率先在全省成立区、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治理联动机构,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社会治理联动信息平台。

如今,走进海沧区社会治理联动中心,紧张有序的办事氛围扑面而来,前方大屏幕上,10多个监控画面不停切换,遍及全区各个重点区域。

“我们村有人在焚烧垃圾,请派人来处理”“我的自行车被偷了,你们快派人来看看!”“我家楼上漏水了,可是那户人家全外出了,怎么办?”……一条条群众发来的信息从96180热线、微博、微信、网页、手机App等多种渠道汇聚到联动中心后台,工作人员迅速分类整理,第一时间向各相关部门发出指令。

海沧区社会治理联动中心主任黄素玉告诉记者,所有联动事件经过“发现、核实、派遣、处理、反馈、结案、考评”等7个环节,每个环节在平台上都可以追踪查询,实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追踪。

“有些事项处理得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门联动效率不高。”黄素玉说,目前,已将三级联动体系和32个联动部门扁平化到社会治理联动体系中去,实现“联得紧、动得快、办得好”的联动机制,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住人、网住事”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为海沧区“创造一流国际营商好环境,构筑区域转型升级新高地”注入新的强劲动力。2015年,海沧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第十三名,比2014年的第十五名,又进了两位。放眼该榜单前十三名,海沧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外唯一的县区。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群众少“跑腿”,简化审批程序,能在家门口就近办事、办成事、办好事,海沧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指引,推进信息智能建设,建设覆盖全区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提供与实体大厅相衔接的审批办事网上服务,实现全区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100%上网,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就近办、马上办”便民服务,探索形成“全区通办”的网上政务服务模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民服务。

“四共”社会治理模式

成为现实

如今,许多海沧市民都习惯了有困难找区社会治理联动中心,9种联系方式搭建起便民服务的大网络,百姓日常所需的各种应急救援、困难求助,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处理。据了解,自成立以来,该联动中心信息平台共办理民生服务、矛盾纠纷等事项17000余件,市民好评连连。

海沧区决策者深谙“借智借脑”、高标准研发,才能打造出高效便民的联动中心。2015年,海沧区多次组织到北京、上海、济南、宁波、海口、武汉、兰州等地学习考察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热线、信息化建设、社区网格化建设等经验做法。

与此同时,海沧区邀请国家民政部、省市领导和中电集团、华录集团、清华大学、国防科大、厦门大学等全国知名专家和信息技术人员前来海沧指导。该联动平台正式运行后,还组织了32个联动单位和全区500多名网格员进行联动信息平台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联动工作。

据了解,海沧区已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制定《海沧区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打造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融合的典范城区,进一步推动海沧迈向服务型智慧政府。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看来,海沧电子政务和社会治理结合“互联网+”,利用信息化、平台化做了很多工作,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从粗放转向精细,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分散转向协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应在协同治理,服务与治理融合发展和市民参与角度再次打造海沧模式,真正实现“城市共管、信息共享、责任共担、荣誉共创”的服务与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