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网格化管理 信息化支撑 社会化服务
来源:剑河推进网 更新时间:2016-01-31

 消息 剑河县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全县七镇五乡一个社区28万人口。近年来,剑河县立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民生、贴近群众的理念,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总结提炼了“三化治理.温馨调解”剑河经验并先后获得全州、全省推广。为了进一步抓实和筑牢立体防控体系,剑河县又着力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的网格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特殊人群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矛盾纠纷逐年减少,全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五年全省、全州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省社会和谐示范县、全省“无毒害”创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一、推行网格化管理,夯实立体化防控根基

紧紧按照省委办省政府办(2014)75号文件的精神,按照村路巷道定界、幅度适中、无缝覆盖、动态调整、便于管理的要求,结合村(居)、社区地理位置、居民人数、单位等实际情况,将村居(社区)划分为三级网格。以村居、社区管辖范围设置一级网格,一级网格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增加配备一名社会治理员即村级警务助理兼网格管理员;以片区、小区、村小组或一定居住的户数,城镇以200到400户、农村以40到100户设置二级网格,这一层级是三级网格中的核心层级,设置一名网格格长、一名党小组长、一名网格信息员、一至两名网格警员,推行“两长两员”组团式服务,明确三十项民生服务项目网格内办理,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城中居委会以楼栋住户、农村以邻近10到15户建立三级网格,设网格信息员,负责网格联防和情报信息收集工作,在第三级网格按照合约管理的形式,搭建十户联防系统,推行“我为别人守一天,别人为我守十夜”的联防功能,实现治安联防、纠纷联调、隐患联治、平安联创、卫生联保、产业联带。农村42000多户还以第三级网格为基础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捆绑组建智能联防网格,通过“995”呼救号码实现“有事呼叫995,一人呼救众人帮”,做到一键多能、邻里互动、快速处置。全县共有188个一级网格、1814个二级网格、5002个三级网格。社会治理员即网格管理员、网格格长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全县的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100%,实现了责任体系网格化、服务群众网格化、治安防范网格化、纠纷调解网格化。


 

二、突出信息化支撑,提升立体化防控水平

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服务群众、方便管理的思路,县级投入300万元,紧紧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地理信息平台等现代科技手段,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以人、地、事、物、组织等平安建设信息为基础内容,搭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用高效、安全可靠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信息系统”,搭建了县、乡、村三级网格信息平台并与公安信息调度指挥平台同频共振,为二级网格格长了配备了手机终端用于信息采集、即录即拍、即拍即传,县级平台与司法、民政、教育、组织、卫生、残联、政务、信访等十五个部门连接端口,信息平台中开发组织机构、人口信息、房屋信息、事件处置、日常办公、互动交流、考核评估等九大固定模板和微信APP、二维码、网格联防、网格地图等五大创新模板,按照“互联网+”的工作思路,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包括实有人口信息、房屋信息、组织信息、场所信息和虚拟空间信息。搭建情报信息平台,包括网格联防、二维码、GPS定位、天网工程。搭建民生服务平台,包括网格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志愿者服务。搭建地理信息平台,包括绑定人员、绑定房屋、绑定组织和场所。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包括矛盾纠纷排查流转、信访问题排查流转、突出事件处置流转、群众需求投诉流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包括QQ群互动、微信APP互动。搭建参谋决策平台,包括实有人口分析、特殊人群分析、房屋出租分析、社会治安分析、矛盾纠纷分析、事件处理分析。搭建办公自动化平台,包括考核评估、信息上报、事件流转、文件处理,推进网格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效增强社会治安防控水平。目前全县28万人口和所有的房屋、机构、场所全部纳入平台管理,信息平台共收录各类信息3400多万条,通过平台管理特殊人口854人,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上万件,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246条,与群众互动三千人次,解答各类咨询数千次。可以说,我们的综治网格化信息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特殊人群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我们的信息平台通过几个月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创新信息化+领导决策体系,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二是创新信息化+部门管理体系,为各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信息支撑,三是创新信息化+服务群众体系,将大量的服务民生工作在网格内办理,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民生服务和法律服务,创新信息化+群众参与体系,让群众通过平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创新信息化+办公自动体系,让综治部门及时调度社会治理工作,实现与部门与乡镇与村居的无纸化办公。

三、强化社会化服务,增强立体化防控能力

采取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承担的方式构建了治安巡防网、群防群治网、情报信息网、视频监控网、城镇过滤网、民生亲情网、法律服务网、特殊人群关爱网等“八张网络”,做到从空中到地面、从人防到技防的点、线、面社会化防控。实现了对社会面的巡防守护、重点人员的动态监测、重点区域或设施的适时监管、隐患矛盾的及时化解排除,全县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提升。在城镇,剑河向科技要警力。在城镇、重点部位安装视频探头对街面和重点部位全天候监控。利用现代通讯先进技术设备,实施“平安E家”、“宜居通”、“移动手机网格联防”等技防入户工程,让技防设施与网警手机连接实现警民联动。目前建成监控中心15个、监控探头1207个、重点部位摄像头200个、报警点33个。“平安E家”、“宜居通”、“手机网格联防”入户共52468户。在农村,剑河向群众借警力。推行村居“1+n”警务工作机制,组建和壮大义务联防队伍、法制文艺宣传队伍、情报信息队伍、网格联防队伍、人民调解队伍和治安信息员队伍并纳入信息平台建设管理,实现“处处都是警营、人人都是警员”。创新“十心六法”温馨调解工作机制,通过村居、网格一线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事件不发生。

剑河县通过网格信息化积极探索“互联网+”的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筑牢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构筑平安防线,取得明显成效。2013以来全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排查矛盾纠纷325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100%,信访问题实现双降。实现矛盾不激化、不上交,在基层、在社区、在部门一线得以清零。全县刑事、治安发案逐年下降,“两抢”发案为零。社会秩序的根本好转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6.35亿元,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实现“年增亿元”目标。剑河创新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最大化地发动了人民群众,剑河用最小化的社会成本换来了最大化的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