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安顺市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1万户,注册资本近1300亿元——
强化扶持措施壮大市场主体
安顺市工商局坚持发展为要、企业为基、环境为重、民生为本,以推进工商职能转变为主线,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重点,强化措施、优化服务,做好“加减乘法”,壮大市场主体总量,取得了一定成效。
落实改革做“加法”
在落实国务院商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市工商局一方面坚决抓好“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发出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425份。按照“不因工作效率不高阻碍发展,不因服务不周影响发展”的要求,不断自我加压,一方面,加大窗口规范化建设力度,提升服务效能,在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等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齐指导办、非禁即允变通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的“六办”服务机制,出台了《安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审核合一实施办法》,在全省率先推出注册登记审核合一,要求所有办件事项要在法定时限内平均提速50%以上。
另一方面,加快事项办理的集中和网上受理。已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并录入行政审批系统,作为安顺首批进入贵州省网上办事大厅的5家试行单位之一,实现了各类事项网上办理及结果反馈,确保了全部审批事项无体外循环情况。
简政放权做“减法”
加快市场主体发展,放宽准入条件、提供便利服务是关键。市工商局一方面按照“非禁即允”原则,连续出台了《安顺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安顺市家庭农场登记办法(试行)》等加快市场主体发展的文件。另一方面实施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公开,出台了《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放工商行政管理部分审批权限的通知》等文件,下放14项权限到基层,除股份有限公司外,均可在县(区)局实现注册登记。
此外,该局还借鉴省内外经验,制定了允许办理试行筹建营业执照、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推行个体工商户六个月试营业、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以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出资兴办林农专业合作社等多项措施,为市场主体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准入环境。
扶持微企做“乘法”
按照特色政策扶持,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典型引路“三个特色”和引导微型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微型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引导微型企业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推动地方政府搭建各类服务微企发展平台“三引一推”的工作思路,全市工商系统将微企发展工作与地方发展规划相结合,主动融入“5个100”工程覆盖产业等市委、政府重点发展的行业和产业,努力牵头做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
加强向市委、市政府的请示汇报,形成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与县(区)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和工作调度,形成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上下联动抓工作的局面。加强市场宣传引导,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融资贷款、用工招聘、产品展示、信息交流、技术创新服务、产业链协作信息化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等平台,形成“立体化”扶持微企发展的服务平台。
截至去年12月,安顺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2674户,注册资本129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和79%,注册资本增速全省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