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上午,广西执行指挥中心,住桂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和自治区高级法院领导共同聚焦高清大屏幕,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合成画面展示出南宁市江南区法院的执行现场。与会委员对执行法官的精神风貌和工作实效报以热烈掌声。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为全国两个省区之一开展执行指挥中心建设试点。经过3年多的试点建设,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创新措施,探索实践的“党委政法委领导、各联动部门积极参与、人民法院依法主办”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模式不断完善,为破解执行困局闯出了一条具有时代气息的新路。
广西执行指挥中心业务综合楼2015年8月建成运行,法院执行工作有了坚实的科技和制度保障,全区三级法院上下一体、内外联动、规范高效、反应快捷的执行指挥体系正在形成。
不同凡响的建设历程
审时度势、统筹全局,主动进取、勇于担当,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将建设广西执行指挥中心作为突破“执行难”困局的切入点。
2014年11月,在最高人民法院、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关心、重视和指导下,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启动了广西执行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各建设部门以“能快就不要慢”的干劲抓落实,开足马力为项目建设提速。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部门和广西建工集团二建的干部职工投身施工不分昼夜,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塔吊运输,作业高峰期上百人同时作业,到处都是一片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9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广西执行指挥中心提前竣工并投入使用,比总工期提前了327天投入使用,成为全国第一个独立办公的执行指挥中心。
“广西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在全国名列前茅,要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视察广西法院工作时,这样高度赞扬。
让执行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1月6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二庭庭长雷丽芬轻点鼠标,进入“执行司法查控系统”,就准确查询到相关被执行人银行存款、房产、车辆等财产信息。
“这个系统有力地提高了执行的工作效率,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迅捷、准确。”雷丽芬向记者介绍说。
过去,执行工作横向管理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是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部门难求。广西执行指挥中心建设以来,相继与24个行政执法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建立了司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与银行以及国土、住建、工商、税务等联动部门签订了“点对点”网络查控协议。广西执行指挥中心通过“执行司法查控系统”,实现了与上述部门的联动,形成覆盖全区三级法院的查控网络。
以往执行法官四处奔走,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查到的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登记等信息,现在通过这个系统,足不出户就可以快速查到,实现了横向的快速联动,节约了司法成本。
通过司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一旦查询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便会及时发出法律文书,及时控制被执行财产,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级法院通过广西执行指挥中心执结案件13.58万多件,执结标的317亿元。
以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执行工作
在广西执行指挥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我区各级法院建立了失信名单长效机制。依托执行失信惩戒系统,广西执行指挥中心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政府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工商、国土、住建、税务等部门定期发送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报、曝光被执行人失信情况,并实施限制高消费和限制贷款、置产、投资、招投标、出入境等信用惩戒措施,挤压失信空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广西执行指挥中心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采取的强制措施越来越有力度。同时,与机场公安机关签订合作协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航空出行,与铁路相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对乘坐高铁动车的失信被执行人采取限控举措。
“对‘老赖’就该曝光,让他们在阳光下无处遁形!”2015年8月以来,在南宁市多个闹市区LED大屏幕,法院滚动播放了百余名失信被执行人的大头照片,同时其姓名、身份证号、执行标的履行情况等信息一应公布,引来众多市民观看,纷纷点赞。法院还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制作成公告粘贴到社区、乡村宣传栏。通过这些举措,广西执行指挥中心进一步威慑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有效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以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主要领导表示。
自广西执行指挥中心推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来,一批失信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法律文书规定义务,从而缩短执行周期,节约司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