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软硬件实力,逐步打造建设了一整套功能完备的信息化应用体系,推动形成了“互联网+”审判的信息化工作新格局,走出了具有滨州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硬件升级
夯实“互联网+”审判工作基础
全市法院实现网络传输大提速。目前,市中级法院局域网已实现了“千兆主干,一般岗位百兆到桌面,特殊岗位千兆到桌面”的网络架构;与基层法院实现了一千兆和一百兆“双线并行、互为备份、负载均衡”的网络连接,超大文件瞬间传输,视频播放畅通无阻,建成了“互联网+”审判信息流转的高速“铁路”。
完成了案件数据大集中。实现了法院立案、分案、排期、送达、审理、结案、归档等审理过程,全部网上实施、全程数据留痕。全市两级法院10多年来40余万案件的电子数据全部存入案件数据库,这项措施为大数据挖掘、分析夯实了基础。
实现视频信息大管控。建成视频集中管控平台,将全市法院的诉讼服务、审判、执行、警务、会议、信访等视频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实现了高清化、实时化、集中化管控,突发事件远程指挥,使“指尖上的司法大督查”成为可能。去年以来,市中级法院通过系统抽查诉讼服务窗口、信访接待室、庭审100多次,整改解决问题20余个,收到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实现政务管理大转型。建立办公OA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政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软件升级
推行“互联网+”审判特色应用
>>互联网门户网站和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开通
去年5月份,市中级法院在全省法院第一批开通互联网门户网站和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并率先应用律师服务平台。自2015年3月份以来,全市法院快速推进律师服务平台应用工作,在网上立案、学习培训、深度应用、律师注册、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实现了“五个率先”。同年6月9日、6月29日,市中级法院先后两次现场连线向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汇报了平台建设应用情况。
积极应用远程讯问系统
市中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看守所均建成远程讯问系统,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案件、适合远程讯问的刑事案件,均可以通过该系统实施。
>>数据应用上创特色
为达到使法官工作可量化、可评估的目的,市中级法院按照案件难易、复杂程度将不同案件换算成不同分值,案件办结后自动生成得分,实现了法官考评的科学化管理,做到算好工作的“劳动账”。
建设数据中心统计分析系统,定期生成20余项审判数据指标,每月出台《审判管理月报》,审判质效评估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用好审判的“体检表”。
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社会管理漏洞,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出好工作“金点子”。“关于十年刑事案件分析”、“加强民间借贷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等司法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法院报》3月17日头版详细报道了市中级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
>>辅助办案上创特色
实现短信提示辅助办案。对临近审限17天的案件向承办法官、庭长发送预警信息,超审限的案件向承办法官、庭长、分管院长、院长发送催办和督办信息;在案件立案、开庭、结案、执行、申诉等各个节点向当事人发送提示短信。
用到智能系统辅助办案。积极应用“人民法院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结合市中级法院实际设计了文书制作、纠错、裁量辅助、统计分析、法律资源等多个模块,为法官撰写裁判文书、避免文书出现瑕疵、查询法律法规提供了有力帮助,成了法官随时点击的“好帮手”。
>>司法公开上创特色
微信平台集约化。将法院官网、官方微博、三大公开平台、律师服务平台全部集合在微信平台之上,拓宽了微信平台的功能。
庭审直播高频化。建立庭审直播平台,设计每日可直播4件案件。
新媒体合作常态化。所有新闻发布会,全都邀请新媒体参加,运用新媒体实施了“同步直播”。不定期组织了“公众开放日·新媒体进法院”活动,邀请新媒体的记者集中对市中级法院的工作进行了采访报道。
司法拍卖网络化。不断探索“网拍”方式,市中级法院是全省首家开设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的中级法院,我市也是目前全省唯一全部两级法院均开通淘宝司法拍卖平台的地市。使用淘宝平台实现了拍卖零佣金,大大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截止到目前,拍卖平台已完成拍卖15件,总计成交额168.5万元。
未来的工作中,市中级法院将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切实加强问题意识,积极谋划工作新思路,努力把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于滨州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便捷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作用,努力打造滨州法院信息化的升级版。
晚报记者 高 壮 通讯员 谢 华 刘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