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情报导侦“点穴式”精确打击犯罪
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6-03-01

 记者:邓新建 通讯员:曾祥龙、徐培

无人机提供航拍地图信息,据此研判出多名主要嫌疑人的住处;收网时,卫星通信车实时将抓捕现场情况传送至指挥部供调度决策;成功控制现场后,民警手持警务终端对涉案的人、车要素进行移动在线实时查询和人像比对……

这并不是科幻警匪片中的情节,而是广东省广州市警方开展打击行动的真实场景。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从广东省公安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警方紧密结合实际,布建采集网、打造大平台、合成数据云、建立信任根,提升治安防控体系整体效能和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

屡屡实现“点穴式”精确打击犯罪,情报导侦成为关键所在。广东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处民警介绍说,广东警方以智能化自动采集、社会化采集、重点业务采集相结合,在全省布建起一张智能立体采集网。

据介绍,除依托视频、卡口、小区、停车场、加油站等实现自动采集信息外,广东警方借力省政府,建立电子政务数据公安分中心,获取工商、社保等28个省级政府部门两亿多条政务信息资源,与全国142个城市4000个门类120亿条数据实现共享。推进社会化采集模式,利用网上力量全面采集各种社会动态信息。

据统计,截至目前,广东各地市已整合1178亿条数据记录,其中公安类768亿条,社会类410亿条,提升了人员基础资料和行为轨迹刻画能力。全省在主要高速建设85个电子围栏,104个治安卡口,每天产生近300万条轨迹数据,日均识别过车数据约180万条。

广泛收集大数据情报的同时,广东警方还在大型专项行动中专门使用对口技术装备,有针对性地采集信息情报。

据介绍,广东警方重点建设综合业务应用能力一体化平台、专业侦查办案能力一体化平台、可视化指挥调度能力一体化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可疑人车查控等平台,完善警务运行机制,实现情报指挥一体化、警种作战合成化、巡逻防控常态化。

去年年初,一辆轿车在某处指示牌前突然减速迟疑。监控发现异常后立即锁定可疑车辆,并向后方检查站发出预警,民警随即检查此车,当场控制两名涉毒人员,查获毒品一批。

这只是广东警方打造的省级检查站实战信息平台的战果之一。据介绍,通过与检查站前方设置的高清摄像头联动,省级检查站实战信息平台屏幕可显示临检车辆的基本信息及预警提示。执勤民警根据提示,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尤其是重点检查可疑车辆,实现预先筛查、提前发现、及时预警、精确打击。

2015年以来,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开发建设了广东省刑事技术信息应用平台和广东省刑事信息研判平台,进一步整合全省刑事技术和信息资源。“两个平台”搭建以来,合计为各市、各县区开通用户20534个,累计登录使用超过62.2万人次,形成自动串并案件7382串、26150起。

广东警方信息化转型改革中注重激发全警智慧,鼓励基层创新。在广东省公安厅举办的首届粤警创新大赛中,13个项目脱颖而出。中山市公安局的串并案分析模型,目前已经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2014年6月29日,中山市三角镇发生一宗冒充熟人实施诈骗的案件。7月16日,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现场缴获银行卡、手机等作案工具一批。

这起普通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却在中山市公安局情报中心介入后取得更大战果。情报中心根据现场缴获的317张银行卡,依托自行开发的分析模型串并分析,成功关联全省22宗电信诈骗案件。

据介绍,传统的串并案靠人工分析,耗时耗力。而串并案分析模型则通过智能分析比对,找出零散、不起眼的数据间的内在规律,自动串并关联案件,使串并案事半功倍。过去人工串并案分析数百宗案件,大概需要5名民警干上1个月。使用串并案分析模型后,理想状态下,只要1名民警不到10分钟就可以完成。

本报广州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