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联合主办“2016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
《法治蓝皮书》显示,2015年,国家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和抓手,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分批次取消、下放、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等事项,提前两年多完成了本届政府承诺减少三分之一的目标。同时,统筹做好“放、管、服”工作,采取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也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廉政建设。
但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法治化、制度化上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和局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距离,仍面临巨大问题与挑战。
《法治蓝皮书》从7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乏统一权威的主管机构。中央牵头单位曾有调整,地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是五花八门,且经常发生变动,甚至跟着分管领导走,不同的领导就有不同的牵头单位。
二是行政审批事项清理下放不到位。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有许多是空放,常年无办件,含金量不高;下放不到位,保留了最终决定权;下放不同步,配套跟不上,造成新的办事难;取消行政审批数量的数字泡沫现象仍存在。
三是行政审批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审批条件多、材料多,办理环节多、时限长,故意设卡拖延、寻租腐败,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务服务中缺少法律定位,政务服务中心和大厅窗口普遍存在临时机构、临时身份、临时人员、临时观念现象,“前店后坊”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是部门化倾向损害法律权威。一些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借法扩权,与民争利,不断增设审批权、处罚权、收费权等,逐步形成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
五是法律法规滞后问题凸显。随着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应法律法规滞后的问题日渐突出。
六是互联网与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网上办理的事项少,网上服务能力低,电子政务系统各自为政。平台不能互联互通,数据不能对接共享,形成纵向层级的“信息孤岛”。
七是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腐蚀改革成果。中介评估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市场化程度低,垄断性强;中介业务耗时长,效率低下。
对此,《法治蓝皮书》指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需要再攻坚、强化顶层设计,在国家政治、法律层面同时跟进,统一协同推进改革,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