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渠县探索
来源:四川日报 更新时间:2016-04-19


本报制图/卢浩

乡村物流成本高,快递不愿去怎么办?
    电商下乡,物流是最大挑战之一。四川贫困地区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配送时效低。如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省商务厅透露,我省将在今明两年,共安排8400万元省级电子商务产业扶贫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打通最后一公里,将物流体系延伸到最边远乡村,还得靠各地针对性地创新探索。近日,记者走进达州市渠县,了解当地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
调查
    过去,一件女装从北京快递到渠县,一般是4-5天;再从县城到村一级,要3-4天。如今,从县城到乡村的配送时间已缩短了一半,最快半天就能抵达。
    四川农村配送成本要比城里高5倍以上,快递企业一般只送到乡镇一级,不愿再向下派送。渠县探索“货运超市”,解决了这个难题。
□本报记者 曾小清
激活存量
重点农家店升级为乡镇一级电商服务站,并向社会分享其物流配送资源
“我们在糖酒会上签下了100多家厂家。”四川省红盘凯歌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凯说,对方看中的,是凯歌在达州的65个乡镇超市网店,农村每年户均消费4-5万元,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省商务厅积极构建全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超5.3万个农家店覆盖了全省每一个村。凯歌超市自建的物流体系可辐射达州方圆百公里的乡镇,从县到乡镇只需2小时以内。
    2014年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渠县通过招投标,引入第三方运营平台并成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规划、统筹。中心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建电商物流集配中心,“把全县物流资源整合起来。”渠县电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博说,可激活农家店的存量资源,打通万村千乡的物流配送通道。
    农家店也希望转型。电商巨头们进军农村,无疑加速了市场觉醒和商业模式更迭。农家店此前的市场“城池”也已不再牢固。“农村市场消费出现了分流。”一家农家店运营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实体店在农村“包打天下”,但现在到实体店买东西的以老年人为主,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更喜欢网购。
    凯歌红盘商城网去年5月上线,由过去的单一线下门店经营,升级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张凯说,传统卖场几十平方米到数百平方米不等,门店只容得下几千种单品。网上却没有空间限制,“我们发展了十万种商品,在食品、百货等基础上,又延展了家电、家具、农资、鞋帽等品类。”
    传统商业“上”行并非一朝之功。“我们来给企业做电商培训。”李博说,条件是,重点农家店的门店要升级为乡镇一级电商服务站,并向社会分享其物流配送资源。
    企业也乐意。过去,凯歌每天要向乡镇发两趟车,空置率高达30%。如今,凯歌的物流业务中已有1成来自第三方企业的分包。
    今年一季度,凯歌销量和经营利润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成。按营业额和劳动支出比率算,人力成本还下降了5%。
做大增量
单向物流变双向物流,整合涉农企业资源,成本降5成
    从县城到周边乡镇,油费、司机补贴,再加上车辆磨损,成本不下300元。按10元的平均收件价格,快递公司每趟攒够30件以上,才愿往乡镇跑。但农户居住分散,包裹量少,攒够几十件往往要等上2-3天。
    李博说,“唯有建一个‘货运超市’,将物流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和调配。”去年5月,2600平方米的县级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建成,12家快递物流整体入驻。
    开了几次协调会。因为市场占有不均,此前有5成单子被一家企业掌握。第一次协调会无疾而终。第二次协调,大家开诚布公,分享行业信息。“集配中心实际上起到了一个统筹协调、物流信息撮合的作用。”李博表示,行业内部自行商量,把每天的包裹交给一家公司集中向下派件,派件费用在电商中心的市场指导价基础上收取。规模效应,使物流配送成本整体降了5成。
    入驻中心的物流快递企业,政府对其新购物流车辆给予3成补贴;物流企业每天把物流第一手信息汇总到集配中心,中心根据物流流向判断乡镇的电商发展潜力,并开展针对性培训,“对快递行业起到了市场‘蓄水’作用。”另一方面,集配中心与本土大型农业龙头及合作社直接对接,掌握了当地农产品供需信息,物流车辆下乡后还可将农产品拉进城,车辆返空率大大降低。
    以一个快件收件价10元计,收件方可得30%,扣除中间成本,派件方可得1元-1.5元利润,派件员可提8角-9角。
    快递企业做农产品业务时不用再建冻库,而是租用当地涉农企业原有的设施,这些设施除了夏季,大部分时间闲置。涉农企业也收到了“额外”的租赁费。
    如今,全县物流运输车保有量已超40辆,比集配中心建前多了一半以上。乡镇物流覆盖率从此前的30%跃升为100%。
向下延伸
建“县-镇-村”三级流通体系,村服务站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谢姐,我没空,你回家时顺便帮我带下快递下来嘛。”4月17日,渠县李渡乡九岭村电商服务站站长谢明琴接到了同乡电话。
    按省商务厅的部署,全省要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双向流通体系。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节点,渠县一共在100多个大型行政村建有电商服务站。
    谢明琴负责的服务站,处于乡镇中心地带,可帮助周边3-4个村代收货、代发货、代网购,每次收取2元代理费,“经服务站流转的货物资金每月超过了1万元。”谢明琴每月也因此增加了800元收入。“此前,老百姓要坐车到县城取快递,来回就是4元。”在服务站取件,省事又节约车费。
    这样的服务站,也有信息和货物中转功能。“合作社将土特产集中放到服务站。”谢明琴说,她负责给县电商中心打电话,随后就会有企业下来拉货。“我们还将继续建村级服务站,每一个服务站财政给予40%-50%的补贴,今年6月要建成150个,其中有130个服务站分布在贫困村。”李博说,届时,乡村物流覆盖率将从现在的90%变成100%。
    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打通农村电商双向流通链条的深层次意义在于,有效推动农产品上行,贫困户通过电商赋能,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记者观察
农业嫁接电商基因
□郭静雯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综合排名前60。去年5月,南   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上综合排名前60。去年5月,南充人、国联股份副总裁何治平回川,与省商务厅深入接触后,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建议:在川做电商扶贫。
    国联股份迅速投入1800万元,在巴中、甘孜、凉山建“蜀品天下”公司,总部及电商运营板块则落于成都高新区,何治平任董事长。所销售农产品统一冠以“蜀品天下”品牌。去年实现上线下销量达57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3000万元。
    何治平说,已与17个贫困村结对子,依托当地公司挨家挨户摸底,录入每一户贫困户的生活和生产信息;招募志愿者,一对一帮助贫困户。
    企业做扶贫,除了社会效益,也有市场效益考虑。今年1月,“蜀品天下”承接了凉山电子商务扶贫大数据建设项目、传统企业电商化工程。农产品电商的毛利也达20%左右。总经理潘勇说,曾将巴中特色土鸡挂在一个名为“吃货群”的微信群中,20只售价168元的土鸡2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但一家互联网企业跨界做农产品,不仅是网销那么简单,而是建基于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可追溯安全农业项目。“嫁接互联网基因,颠覆传统农业的生产及商业模式。”作为国联股份的构架师,潘勇对跨界有自己的理解。
    潘勇称,他们将介入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再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收集种植过程中种植参数,得出接近理想状态的智能分析报表并指导农业生产。何治平说,企业在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形成独特话语权。
    其思路,与“柳桃”何其相似。但出身和背景却大不相同——“柳桃”以联想接了凉山电子商务扶贫大数据建设项目、传统企业电商化工程。农产品电商的毛利也达20%左右。总经理潘勇说,曾将巴中特色土鸡挂在一个名为“吃货群”的微信群中,20只售价168元的土鸡2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
    但一家互联网企业跨界做农产品,不仅是网销那么简单,而是建基于农业信息化平台的可追溯安全农业项目。“嫁接互联网基因,颠覆传统农业的生产及商业模式。”作为国联股份的构架师,潘勇对跨界有自己的理解。
    潘勇称,他们将介入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再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收集种植过程中种植参数,得出接近理想状态的智能分析报表并指导农业生产。何治平说,企业在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可形成独特话语权。
    其思路,与“柳桃”何其相似。但出身和背景却大不相同——“柳桃”以联想“教父”柳传志之名开展全球营销。半路出家做农业的 “蜀品天下”,虽可凭借母公司的渠道融到可观的资本,但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产品如何打动消费者,如何抵御农产品市场风险等,依然是摆在面前最大的考验。
    “互联网强调聚合能力。”何治平说。他们所经营的产品均为当地区域性品牌,产品由当地龙头合作社提供,质量有当地政府背书;流程上,由落地公司整合第三方资源,进而打通冷链物流、品控、品种选择等全产业链;组织构架上,高薪聘请农业领域专家任高管,重金组建电商团队,“网店的店小二月薪都是8000元。”以电商扶贫为切入,通过与农户开展订单合作,实现产品 “全程追溯+互动体验”,成功破解了农特产品上网的精准、质量、标准、信任、体验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