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提升依法理财、为民理财水平,实现财政科学化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市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多年,“金财工程”中所提出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基本完成,以“部门预算管理系统”“预算执行系统”“非税征缴管理系统”为核心的“镇江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都已实施和完成,实现财政所有基本业务功能子系统20多个的全覆盖,并同时与人民银行、税务、人社、十几家商业银行、360家行政事业单位联网,为各项财政业务的实施、财政资金的无缝流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和稳定的业务支撑平台。
近年来,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建设背景、新的财政改革要求,针对原有财政业务信息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封闭等现状,市财政部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推进应用财政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通过再造财政业务流程,建立覆盖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以及所有财政业务、财政资金的管理信息系统。2015年首次实现了对基本人员信息库的动态管理,通过预算编制的源头来灵活调整单位、人员、资产等信息基本支出情况,从而更有利于单位全面准确地编制下一年度基本支出预算;大力推行支出项目库滚动管理,通过依据以往单位年度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建立更为全面的支出项目库,适时引入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理念,在项目库中逐步加强跨年度项目管理。在一体化框架内建立相对完善的基本信息库和项目库的同时,建立基于统一数据平台的综合性预算执行分析系统,建成由若干个综合查询报表组成的预算综合分析报表体系。报表具体包括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支出领域等方面,可以对范围内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了解项目具体情况,起到决策分析的作用,实现对市级360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全覆盖,我市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在全省领先。
2016年,面对当前财政业务相互融合、相互交织的发展趋势,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快财政“一体化”平台从预算端口向财政业务全流程延伸,实现业务全贯通,逐步将预算指标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核心业务纳入一体化系统范围,妥善解决原有财政内部各应用系统之间存在的流程分割、口径不一、数据不共享等问题,真正做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流程严管理。建立支出预算管理全流程控制体系,通过对支出流程、权力节点控制,形成支出预算管理内控系统,建立全方位支出预算反馈体系,提供对支出执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实现对财政资金全流程管控。实现责任可追溯,实行“痕迹化”管理模式,详细记录每笔业务的所有办理信息,使财政资金运行过程置于“阳光”下,实现财政主体业务“业务经办一体化、权力运行透明化、监督管理实时化”。(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