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自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我市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面对改革大潮,我市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强化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共享、应用,初步形成了全市企业信用监管“一张网”格局。
面对“双创”新形势,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以经济户籍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动态信息归集机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江西省企业监管警示协同子系统,将分散于各行政部门的信息汇总整合、分类存储,形成信息资源库。通过数据归集共享,构建全市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创新监管机制,不断增强对企业警示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把市场秩序、社会共治、共同监管、综合执法理念应用到信用监管中去,提高对企业的监管水平。同时加强各部门间协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一张网”协同监管。
据了解,我市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通过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传输对接、部门限时报送、企业主动公示等方式,归集企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金融征信、法院审判、企业年报、即时公示信息及其它信用参考信息等,提供给全市各部门共享共管,同时强化对守信行为的激励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可通过系统的监管业务平台,实现监管数据流转、认领、推送,进行监管留痕,既可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区”,又能避免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问题。
此外,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还能及时对失信企业发出预警信息,对其在企业注册、招投标、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限制,对其交易合作、销售消费等经营相对方作出提醒。目前,全市共有223家企业因警示系统已对其发出预警信息注册登记受限,经过市场监管部门限期整改后,才重新办理了注册登记业务。(夏晓军 李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