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政府与公众互动的新平台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14-05-30
新年伊始,中国政府网的正式开通引起海内外关注,成为2006年网络世界的新话题之一。

  对于海内外关心中国事务的人们而言,中央政府门户网的开通,无疑是增加了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我们要探讨的是,中央政府门户网能够为人们提供多少信息和服务?与此相关的各地方政府网站需要做哪些跟

进和改善?中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善?我们期待着建设性的探讨。  

  汪玉凯——国务院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政府网站整体评价

  新京报:怎么看待中国政府网的开通?

  汪玉凯:中国政府网的开通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是构建一个公开的、统一的、透明的、阳光型政府的重大举措。国际社会对这个网站非常关注,从侧面说明其意义非同凡响。

  网站的开通首先能够为打造一个公开的、透明的、阳光式的政府提供网络平台。中国政府网设置了12个大栏目,提供大量的信息,希望把中国政府的整体框架勾勒出来。

  第二,它为公民获取政务信息、甚至在网上办事提供了重要途径。过去普通社会成员难以和政府充分地互动,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一般来说,政府掌握了整个政务活动80%的信息,社会成员最多了解不到20%,这就使得社会成员无法和政府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和双向互动,也提不出更多的意见;现在人们通过门户网站这个平台获取包括政府机构、部门职能、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在内的海量政府信息,就可以和政府实现互动,可以自由表达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所以我认为政府门户网可以为公民和企业与政府之间进行双向互动提供了重要渠道。

  第三,它也培养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通过这个平台进入政府网站以后,有助于社会成员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比如可以把重大决策或者法律草案放到门户网站征求意见等。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新京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是什么关系?

  汪玉凯:过去很多人以为电子政务主要是内部办公自动化,其实这是不对的。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就逐步在西方发达国家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来;但是直到九十年代才出现互联网,这才使得政府构建门户网站成为可能。此间的四十多年主要是实现了在政府内部之间办公的自动化,双向之间传递信息。办公自动化仅仅是电子政务中的组成部分,但绝不等同于电子政务。只有有了门户网站,建立起一个沟通社会、政府和个人、企业之间的桥梁。才可以称电子政务。

  所以,一个国家电子政务的起步和象征,就是在互联网上构建政府的门户网站,发布信息,提供下载服务,双向互动;然后就是网上办事,比如公民缴税等。所以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基本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单向沟通阶段、双向互动阶段、网上办事阶段,最终到电子政务成熟阶段。公民与政府打交道的许多事务,都通过政府的门户网站来实现,我想这是可以期待的。

  新京报:我们国家的电子政务走过了怎样的发展道路?

  汪玉凯:我们比西方发达国家稍微晚了几年。我国最早的政府门户网站是1997年建成的青岛市人民政府网站。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构建政府门户网站,形成了各地政府上网热潮;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抓了重要领域的信息化,比如一些带“金”字头的部门信息化工程,像“金关”、“金税”、“金卡”等,这些领域的信息化,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99年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上网年”;2002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发布2002年17号文件,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未来的任务、重点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经过数年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基本都在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并且把重点开始转向对外的公共服务方面来了。

  新京报:是否可以认为,中国的电子政务已经自成体系?

  汪玉凯:不能这么说。因为现在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构建起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很多是各个政府部门自己搞,分散性、孤立性的问题比较突出,各自有各自的域名和网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对外的体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政府网的建成是构建中国统一政府门户网站的标志性成果。

  政府网站的基本功能

  新京报:政府网站的功能除了提供信息,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期待?

  汪玉凯:政府门户网站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服务,将来还要发展到办事服务。通过互联网构建起来的政府门户网站,说到底就是构建起虚拟化的中国政府。这是向全世界公开的。在地球任何角落,只要能登录互联网,就能看到虚拟化的中国政府。这就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过去人们办事必须到实体的政府机构,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虚拟政府来实现同样的目的,比如在广州就可能把以前必须到北京的事情给办了;过去政府工作人员下班人们就无法办事,现在通过网络虚拟政府后台的整合和互连互通,可以从事大量的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在线服务,或者叫“一站式”、“一网式”服务,这就等于有了一个不下班的政府。

  新京报:中国政府网现在提供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网民需要?

  汪玉凯: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是不一样的。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大多涉及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政务管理活动,这是它的职责。

  再有就是政府管理活动和社会成员的关联度。这样的信息也需要提供。所以为什么看到上面有中国概况、今日中国、法律法规、政府机构就是因为国内外人们对此类信息有着大量的需要。

  第三就是政府统一门户网站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它不应该有虚假信息。

  第四就是政府网站不能像商业网站那样以营利为目的,这是它的一个基本属性。

  从满足社会受众的角度讲,我想政府网站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首先是提供信息,然后是信息查询,再有就是网上办事服务,比如投诉、上访等。

  新京报:有论者认为应该在政府网站设立留言板、开办论坛。你觉得这些建议如何?

  汪玉凯:当然,这完全有可能。公民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或者批评;政府也可以参与网上调查,了解社情民意,了解公众的需求,就必须有一些相关手段。像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措施我想都是有可能的。

  新京报:这样如何防止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和一些人的恶意攻击?

  汪玉凯:当然要有一些措施。比如政府发言人制度,公民的实名制度等,要让这样的表达途径有序化:公民负责任地给政府提出建议,政府也要进一步核实这些信息,甚至进一步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和了解,我想这些都是必须的。

  至于防止恶意攻击,政府网站在这方面有更强大的安全措施,特别是那些行政层次比较高的政府机构,其管理活动会涉及很多国家机密,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主权,所以对信息安全也是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的,涉密信息是不会发到网上的。在这些方面,任何一个国家推动政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都是不会忽视的。

  新京报:就网上服务而言,我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汪玉凯:绝大多数政府机构还处在第二到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构建门户网站,发布客观信息;第二阶段是提供一些下载服务,取代以前到政府机构办事领表格这样的传统做法;有少量已经发展到第三甚至第四阶段,即双向互动,公民下载之后可以将信息上传或者网上办事。这种状况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青岛等大都市已经开始出现,这叫协同政务。

  新京报:协同政务服务有哪些优势?

  汪玉凯:比如说企业登记,可能涉及工商、税务、公安、卫生、文化等等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如果按照传统的办事模式,我必须要挨家挨户地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高。

  可是如果通过互联网的协同政务服务,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网络后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我只要在某一个入口登录之后,网络就会自动帮你把所有的职能部门跑完,办完以后他们会通知你,就能实现在虚拟空间下的“一站式”服务。当然,协同服务是最难的一种公共服务,国外也在探索,这不仅在技术,关键是政务的整合,业务流程的优化等。

  中国电子政务有待改进

  新京报: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汪玉凯: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造成了很多信息“孤岛”,由于技术标准、体系、接口等差异而导致本来可以互连互通不容易实现。

  第二就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比如计生部门控制人口信息资源,税务部门控制税收信息资源,公安部门控制公共安全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都是国家通过国家财政采集得来,如果这些信息资源能够为各个政府部门共享,无疑将节省很多成本。但是由于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影响,好多部门不愿意把这些信息拿出来为之共享,这就使得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度比较低,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

  第三就是不注重统一规划设计,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盲目建设,导致电子政务成为有关部门的形象工程——不管电子政务能够派上什么用场,有钱就上项目。当时中央提出“不能盲目刮‘电子风’”的口号,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还有很多配套问题没有跟进,比如说法律环境的配套。政务公开需要有信息公开法或者政务公开条例,而我们没有;我们只颁布了电子签名法,信息公开条例没有,电子政务法也没有,还有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配套设置。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在建设中国电子政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京报: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今后我们该如何总结经验?

  汪玉凯:中国的政府整体上是一个强势政府,政府对市场和社会的管理作用比西方国家要大得多,这样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和国外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不同表现在管理、观念、机构设置、部门职能、权力运行等多方面,这都对电子政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说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三分电子,七分政务”,关键不是技术。

  现在构建电子政务的各项关键技术应该说都是在逐渐成熟,为什么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不好?关键是对政务的整合、对政务的理解、对流程的重视不够,导致花了很多钱,造出许多失败的系统。所以主要是管理、观念原因:有的人认为,一旦政务公开了以后,暗箱操作的空间小了,自己手中的权力被限制住了,人家办事连我的面都不照了,这不是削弱了我手中的权力?这种观念障碍是非常大的。

  新京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汪玉凯:我想一是通过一些政务管理创新,为电子政务系统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管理条件。从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来讲,我想还是要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步伐,以中央门户网站的建成为契机,带动各个地方统一门户网站建设,使分散的、孤立的信息“孤岛”尽快朝统一门户网站的方向发展。

  第二就是不仅要看表面上政府门户网站能够提供多少信息服务,更要向深度发展,注重网站后台的互连互通和资源共享,在门户网站的后台之间也要形成统一网络,使门户网站有强大的后台支持,并让后台保持不断的信息更新。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支持而只有网页之间的链接,甚至网站后台信息经年不更新,那就只是一个摆设,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我想中国政府网的开通,会广泛影响到下面的政府:最权威的是中国政府网,下面的各级政府网站必须要跟进。最主要的是我想在中国政府网的风格影响下,我国政府门户网的风格也趋向于统一。

  ■链接

  根据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的网址是www.gov.cn,现开通中文简体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

  中国政府网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建设中国政府网,是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网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等4个区域。政务信息区主要是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工作动态。办事服务区主要是整合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面向公民、企业和外国人提供网上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区主要是建立方便、高效的渠道,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应用功能区主要包括检索、导航等网站辅助功能。

  中文简体版和繁体版目前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务互动、工作动态、政府建设、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12个一级栏目。网站英文版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外籍人士服务、商务中国、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专题专栏”等7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