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不能只建不管
来源:济宁晚报 更新时间:2016-05-25


■本报评论员宋延坤

自由谈随着信息社会的脚步不断加快,政府网站今后在政务公开中的角色只会越来越重,如果所有基层政府网站都带着各种问题去运营,不仅会给公众带去不便、降低政务公开的质量、浪费大量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增加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通报今年一季度对全国607个县级以下政府网站的抽查结果,不合格率达18.5%。记者调查发现,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互动不回应、服务不实用是基层政府网站的顽疾,有一些网站访问量极低,几乎成了可有可无的“空壳”。(5月24日《兰州晨报》)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政府网站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大大提高群众办事的效率,还在展示政府部门良好形象的工作上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建设政务网站的这项工作。不过也得承认,虽然电子政务这项工作依旧没有降温,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非常努力,可诸多问题还是陆陆续续出现了,比如更新不及时、信息不准确、互动不回应和服务不实用等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政府网站不仅没给公众带去多少好处,反而因为运行不良受到了不少批评。

更新不及时,就不能让公众了解到最新的政务信息;信息不准确,就有可能给公众的工作和生活带去很多麻烦,让政策的落实工作无法确保精准;互动不回应,就是拒绝履行工作职责的体现,就是对公众权益和诉求的忽视;服务不实用,就会让政府网站背离其建设初衷,甚至还有大搞政绩工程糊弄上级部门和群众的嫌疑。随着信息社会的脚步不断加快,政府网站今后在政务公开中的角色只会越来越重,如果所有基层政府网站都带着各种问题去运营,不仅会给公众带去不便、降低政务公开的质量、浪费大量宝贵的人力和物力,还会增加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倘若如此,这些网站只会成为一个个累赘,而不是成为公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

如何才能提高这些政府网站的使用效率?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工作:其一,加强惩戒力度。2015年我国首次对政府网站进行普查,421个不合格网站中83%集中在县级以下,这次抽查结果依然反映出同样的问题,这足以证明奖惩措施的缺位。因此,要想打消基层政府对待政府网站时的懒政怠政态度,必须得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否则,那些认真管理网站的政府部门就会渐渐失去积极性,而那些糊弄了事的也不会产生紧迫感;其二,优化管理。有些政府网站之所以存在访问量降低等问题,也是由其部门职责较单一、业务量小、信息量少、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决定。因此,笔者认为,出于减小管理和资金压力的角度考虑,可以适当对此类网站进行选择性的关闭,然后将此类网站的功能转移到政府网站上。

政府网站不能只建不管,因为其背负着倾听民声、纾解民意和展示政府形象等重要任务。所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应该建立完善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确保这些网站能够良好的运行,否则,当初为什么要去建立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