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冯周海就“我为改革献一策”微改革活动答记者问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本月初,经阳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决定在该市范围内开展“我为改革献一策”微改革活动,邀请广大群众查找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盲区,征集解决思路和建议,吸引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昨日,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冯周海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本次“微改革”活动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记 者:我市最近正在开展“我为改革献一策”微改革活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微改革”?
冯周海:微改革,顾名思义,就是小型改革。与以往顶层设计、由上而下的改革措施不同,微改革始于基层,从企业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着手,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群众工作生活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征集解决思路和建议。与其他改革相比,微改革的措施更细更实,且大多精准指向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盲区,因此,更贴近市情实际,也更贴近企业和民生,具有立竿见影的改革效果。目前,“微改革”活动在深圳、中山等市已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获得一致好评。
记 者:市委市政府为什么要在我市推行“微改革”?
冯周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大多从政府角度出发,由上而下、大刀阔斧地推进,势头很足,有些改革也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群众对这些改革事项了解不多、参与较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不强。举办这次“微改革”活动,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寻找改革切入点”的要求,让企业和群众参与到改革中来,为改革“点点菜”,让我们知道群众对改革有什么诉求和期望,使改革措施更贴合群众生活。同时,以群众的需求倒逼服务型政府建设,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市民办事。
记 者:这次活动主要分为哪几个步骤?
冯周海:这次“微改革”活动共分四步走。第一步,开门问改革。向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广大市民网民和干部职工发放问卷,广泛征集改革意见建议。群众可以通过四种渠道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建议,该意见征集渠道已经在《阳江日报》上公布。第二步,形成初步改革任务清单。按照突出改革主线、突出群众反映共性问题的原则,对于收集到的改革意见建议进一步归纳整理,形成“微改革”初步可行事项。第三步,广泛研究改革意见建议可行性。采用征求意见和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共同研究群众所提出改革意见建议的可行性,归类为不可行、暂缓推行和即办即改三种类别,其中即办即改类事项为本次活动的准改革事项,暂缓推行类事项可作为储备改革事项。第四步,形成“微改革”事项。市委改革办将改革事项清单呈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审议通过后印发,由有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市委改革办还将针对这些改革事项开展督查,确保微改革事项落地。
记 者:您觉得本次活动的关键是什么?
冯周海:“微改革”活动的关键可以概括为“广撒网、捉好鱼”,“广撒网”指的是尽量多的征集全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捉好鱼”指的是从众多的意见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目前,活动正处于“撒网”阶段,市委改革办联合阳江日报社、阳江广播电视台对本次“微改革”活动进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市民了解本次活动;同时,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活动公告,吸引前来办事的群众现场提意见;市电子政务办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我为改革献一策”专栏,收集全市网民的建议。此外,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阳江调查队也将调查表发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标企业和受众,征集他们的改革意见建议。在“广撒网”的基础上,能不能 “捉好鱼”是此次活动的关键。意见征集阶段结束后,市委改革办将对意见建议进行筛选、分类和整合,通过充分论证,选出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改革建议,确保微改革成效。
记 者:“微改革”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冯周海:一要倾听和尊重群众对改革的呼声和要求。将改革谋划下沉到人民群众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最真实的改革呼声;二要将群众所想与政府所能进行理性对接。将超出本级政府权责范围的改革需求先保留下来,等待体制机制条件成熟后再改;而对于符合本级政府权责范围的改革需求,要深挖群众诉求背后的根源性问题,争取以较小的改革切口反映重大改革主题。三要将“微改革”措施落细落深。本次活动是对我市改革的一场全民问诊,老百姓所反映的改革意见建议,可能不是全市体制机制的重大问题,但却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最紧迫的需求,有关职能部门要重视此次征集而来的合理建议,将其细化为具体的改革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落实,实实在在地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