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强国“三步走”目标
■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先导力量
■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首次将信息强军纳入信息化战略
《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将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
大数据的富矿亟待发掘,《纲要》对此提出要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
中国政府网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未能与社会共享,造成极大浪费。“要在2018年以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推进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数据资源统一汇集和集中向社会开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说。
我国正在制定网络安全法
为了保障有序健康的信息化发展环境,《纲要》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纲要》提出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制定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研究制定密码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介绍,我国已出台反恐怖主义法,正在制定网络安全法。
盘点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民生看点
降低资费――
为社会困难群体创造条件
《纲要》: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解读:据了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近期公布了2016年提速降费工作计划,我国通信资费今年将继续下降,网速和网络覆盖将持续提升。
政务便民――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纲要》: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解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指出,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到2016年底,全国将在80个试点城市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实现政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5g应用――
今年初全面启动技术研发
《纲要》: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解读:“为支撑5g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我国已于今年初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表示,5g网络具有速度快、低时延、万物互联的特点。例如,5g的速度是4g的10到100倍,在5g条件下,下载一部10g的电影只需要几秒钟。
生态环境――
建基于信息化的治理体系
《纲要》:要着力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宁家骏说,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信息化推广和科技创新上下工夫,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信息公开,才能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和信息化水平,助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