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据新华社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未来10年,信息化发展对老百姓生活将产生哪些影响?有哪些实惠?
政务便民
《纲要》要求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朴民指出,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措施。到2016年底,全国将在80个试点城市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实现政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
降低资费
《纲要》要求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网络基础设施是信息通信领域创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石,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实施网络强国和宽带中国战略,继续大力推进提速降费,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说。据了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近期公布了2016年提速降费工作计划,我国通信资费今年将继续下降,网速和网络覆盖将持续提升。
5G应用
《纲要》还要求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为支撑5G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化,我国已于今年初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张峰表示,5G网络具有速度快、低时延、万物互联的特点。例如,5G的速度是4G的10到100倍,峰值速度可达10G/s,在5G条件下,下载一部10G的电影只需要几秒钟。
隐私保护
《纲要》要求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高信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确保国家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知名律师秦希燕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公民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通过法制和信息化技术的手段,进一步加强信息保护,既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彰显人权理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