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信息化成为农业发展“指南针、千里眼”
来源:光华时报 更新时间:2016-08-02


政协建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
泰和县信息化成为农业发展“指南针、千里眼”

  今年,泰和县57.79万亩早稻喜获丰收。早稻收获季节,金灿灿的稻穗与收割机发出的隆隆声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幅丰收美景。据农业部门介绍,泰和县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农民依法开展土地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并结合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项目,抓好中低产田改造,使农田基础条件明显改观。这些得益于该县积极推广农业信息化,也是县政协建议助推的结果。

去年以来,泰和县政协组织委员对全县农业信息化进行专题调研,提交了《加快农业信息建设助推智慧农业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在县政协十四届九次会议上进行大会协商发言。提出“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采集和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机制、推广“农广校”“田间学校”“农村夜校”“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育模式、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储备、抓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做好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结合等20多点建议。该县积极落实政协建议,建立了以农业局、站、科研院所、农村基层科技推广组织、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信息服务队伍。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健全了三级科技推广网络,设立了农业信息网、井冈农廉网等政府机构公益性网站,开通了“12316”惠农短信,根据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提炼、采集开发利用,科学布点,把信息触角延伸到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营管理、农村建设发展等各个领域

同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农业生产信息监测与调度系统、农业经济与市场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农业专家智能咨询系统和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六大系统工程,通过推广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无线信息、手机、电话机等载体,为农户提供前沿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了低成本、个性化的信息入户,切实解决了农业信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目前,泰和县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电子化交易平台、智能化产品质量监控平台已逐步完善。佳和、西昌凤翔等养殖企业率先使用了网络远程动态监测技术,已成功连接至电商服务平台,泰和“互联网+特色农业”体验馆、白凤米业等农商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系统,农产品价格发布和鲜活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网上对接,实现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全县22个乡镇实现信息化服务全覆盖。成为了农业发展的“指南针”和农民增收的“千里眼”。全县新培育50亩以上种粮大户52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和社会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00多家,建立乡村旅游基地120多个。 (傅家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