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宁自治县不断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推进阳光政务工作。
规范“两厅”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目前,总投资10.3亿元建成占地面积为5亩的便民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中心大楼总面积16040平方米,以全省规范、一流的标准,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体系化、政务服务模式转型、政务服务效能一体化。以“一个窗口”、“一个网厅”、“一个终端”、“一套标准”的“四个一”建设为主要工作内容,打造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五全服务”,实现“一个中心对外、一楼式办公、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和一次性收费”的运作模式,达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的目标,现已进驻服务窗口130余个。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便民服务中心。对便民服务中心大楼进行科学分类、合理布置,设置了办公区、办事大厅、交易区、服务区、生活区等相关功能区域。便民服务中心要求所有行政职权、便民服务事项必须纳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讲究工作规范,推行法治建设,注意细节管理,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拓宽服务领域,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便民服务中心不仅将全县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全部纳入,还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广电等公共性服务项目纳入中心集中开展便民服务,解决了长期以来群众分散交费极为不便的问题。
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审批,做到权利阳光透明。政务服务中心依法推进审批事项公开公示,对事项办理流程、程序、法律法规依据、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在办公场所、网站上全部公开,并按要求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依法实施行政审批。同时依法推进行政权利网上运行(红绿灯警示),积极建立与群众的有效沟通平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进一步强化效能监督,深化政务公开。
实施科学管理,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全面提升服务中心的运行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服务窗口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制度管理,实行签到签退制度、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开设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动员社会各界对中心工作进行监督,形成督查合力。实行事项目录动态管理机制,制定进驻事项动态管理目录和分类管理目录,建立事项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深入开展“法治威宁政务”创建活动,通过“红旗窗口”、“服务之星”考核评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促进窗口人员政治思想、业务技能、主动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效率零积压、服务流程零障碍,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对象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优化、提升“品牌服务”,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平台、wifi广播、短信发送、媒体推广等多种信息化手段,为群众、企业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加强咨询导办队伍建设,创优政务环境,完善信息化配套设施,坚持心系群众、真情为民,一切从“群众办事方便”出发,推进县政务政务中心一体化便民工作,为各审批部门和办事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现场服务,打造温馨祥和、宾至如归的政务服务环境。(祖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