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信用舟山”
来源:舟山日报 更新时间:2016-08-12

如果有一单合同要签,不了解合作伙伴的底细,怎么办?只需登录“信用舟山”,点点鼠标即可知道对方相关信用信息。

如果要评优选先,不了解推荐对象的过去,怎么办?只需登录“信用舟山”,点点鼠标即可翻出对方过去的信用记录。

如果你还想知晓更多,如哪家商家不诚信,哪家企业有问题?同样,只需登录“信用舟山”,点点鼠标就可看到众多被曝光的“黑名单”。

一批“老赖”被公开曝光,一批“失信企业”被列入“黑名单”,一批有安全隐患企业被公开点名……

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打造“信用舟山”,舟山群岛新区一直在行动。
2015年10月,普陀法院通过东港凯虹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资料图片)

【时间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2008年4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舟山市企业信用平台建设方案》,由原工商局牵头,市国税、地税、公安、质监、法院、银行等10多个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建成了“舟山企业信用网”,实现了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查询。

2010年2月,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关于建立舟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意见的通知》,牵头单位为人民银行舟山市中心支行,17个政府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014年,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市全面调整信用建设单位成员名单,成立信用舟山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由34家成员单位组成,明确各自职责,全面打造“信用舟山”。

2015年,舟山着手编制《舟山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思路》。

目前,我市正在编制《舟山市“十三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改革核】

各管各。一直以来,各部门都是按各自职能监管好自己的摊子,难以做到数据共享,也容易出现监管上的漏洞。

实现数据共联、共享、共用,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信用建设在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中切实起到保障作用,促进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引导各部门、各行业依法履行职责。这既是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更是舟山群岛新区的自身需求。

平台是打造“信用舟山”的基础,信息披露是最好的惩戒。建设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把宜公开数据进行发布,成为这项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4年,我市在成立由3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领导小组后,立即明确要将各成员单位履行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完善、整合,并有序地接入“信用舟山”平台,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公安、民政、人劳社保、市场监管等涉及民生、企业的数据已录入平台,需要查找这些信息的,只要登录“信用舟山”即可查询,让不诚信的人无所遁形。

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信用舟山”打造必须从制度破题。

在“信用舟山”领导小组成立后,舟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舟山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实施办法》,市信用办印发了《舟山市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协调19个部门发布了黑名单制度,还出台了《舟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赋分办法》,加大督促力度推进“信用舟山”建设。如今,打开“信用舟山”,市场监管、安监等部门发布的黑名单赫然在上,真正做到各部门信息互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让失信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倡导“诚信有价”,推进“信用惠民”,在反面惩戒的同时,“诚信舟山”的打造也很注重正面引导。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诚实立身、信誉兴业”主题实践活动,将诚信建设纳入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标准和测评体系,以考核导向深化诚信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最美舟山人——舟山好人榜”评选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开展星级市场、“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评比,推动装饰装修协会、汽车销售协会和通信互联网运营商等向社会公开承诺践行诚信、守法经营;开展畅美交通等主题活动,把在交通上的信用也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数据库】

数据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

2015年,我市启动建设舟山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平台依托舟山市数据交换平台、舟山市人口数据库和电子政务网,采集梳理政府职能部门掌握的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实现了市场监管、地税、国税、质监、社保、民政、卫生、市民卡公司、公安、法院、检验检疫、海关等15个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初步形成了舟山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批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共有21家行政机关单位的115项相关目录清单列入其中。

在本地数据统计收集应用的同时,“信用舟山”将接入“信用浙江”,实现全省数据的交换共享,为进一步加大联合惩戒奠定基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登录“信用浙江”查询相关信用信息的达到400多次,其中市本级有120次、各县区累计近300次。

【成绩单】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只有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截至目前,“信用舟山”已经应用于舟山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形成了联合奖惩机制,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对失信黑名单主体的围剿,无论谁一旦有不良信用信息,将付出沉重代价:

重点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已全面推行应用企业信用报告。每次公开招投标,招投标中心都会查询前来投标企业的信用状况,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决定投标企业入围的基本门槛。

企业和个人信贷领域,也全面引入企业信用报告制度。各银行机构在开展信贷业务中,依托“信用舟山”中的信用信息,加强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参考应用,通过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相结合的方式,第三方信用评级报告已经作为信贷必备档案并予以保存。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应用信用信息。水利部门联合审招委,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选打分。去年,有30家企业入围A级,8家企业入围B级。

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企业一旦有不良行为将立即被公开曝光。 2015年,该领域共有43家企业、46个从业人员因不良行为记录在社会上被公开曝光。

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全面展开联合惩戒。目前,我市共有18家市级单位通过备忘录形式,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惩戒,情节严重的,还将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在食品安全生产销售领域,对企业信用实行“黑名单”制管理。根据出台的规定,把生产经营变质、过期、掺假掺杂伪劣食品,仿冒他人注册商标或生产许可标志,伪造食品产地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生产经营食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14种情形列入“黑名单”管理,不仅要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还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大众公示。近两年来,已经有27家企业被列入“黑名单”。

渔农村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创建,以信用发放信用贷款。统计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农信联社系统已培育信用乡镇(街道)14个、信用村(社区)136个、信用户88932户,为13934户发放了信用贷款。

【新举措】

“信用舟山”打造永远在路上。

目前,舟山“十三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思路和目标已经明确:将以完善“信用舟山”平台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和提高社会诚信意识为目的,到2020年,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基于目标和任务,“十三五”期间“信用舟山”建设的重点突破领域也已明确:

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各级各部门要依法行政、守信承诺、带头示范,在执法、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金补助等方面,核查信用记录、使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在诚信建设中切实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

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重点在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招投标、政府采购、中介服务等各领域深化诚信建设,切实降低商务成本、改善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在文教旅游、卫生计生、社会保障、个人信用等事关个人诚信方面进一步加大惩戒力度,进一步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进一步推行阳光司法,建立司法从业人员诚信承诺制度,加大失信人员曝光力度,全面提升公检法司的公信力建设,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
 
原标题: 合力打造“信用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