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和新形势,明确了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重大任务,成为规范和指导未来十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首次明确了建成“网络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社会给予高度评价。“国平”文章《打开擎画网络强国的新蓝图》认为,纵览整部纲要,从明确信息化发展的六条二十四字基本方针到5G技术的研发布局,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推进到把发展核心技术、做强信息产业放在首要位置。《纲要》的发布,不仅标志着中国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阶段,更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时代使命
2016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2周年。22年来,从信息浏览到社交生活、从购物到出行,互联网改变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网名数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网站总数达到423万个,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但网络大国不等于网络强国,我们还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城乡数字鸿沟、网络空间国际话语权不足等短板,我国政府企业乃至普通网民对此有深刻认识。正因此,《纲要》出台被认为是抢抓信息革命机遇的战略抉择,恰逢其时。一些自媒体认为,当前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抓住与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有助于中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迅速便捷的优势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其中最核心是要实现部门数据共享,提高公共服务获得的便捷度,但在一些地方条块分割的体质构架影响到部门机构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分割的状态是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关键一环。
《纲要》着重提出,深化电子政务应用,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快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专家指出,这深刻的体现了彻底摒弃碎片化政务服务和大胆迈向整体性政务服务的变革方向。到2016年底,全国将在八十个试点城市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2018年前将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门户。
新亮点: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
《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网络扶贫这一提法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月十九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这一论述为我国新时期下的扶贫工作指明方向。“互联网+精准扶贫”已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后发后赶超的重要抓手。
《纲要》强调,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对此,不少网民表示支持,认为“现在一些媒体鱼龙混杂,自媒体上网络水军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各种谣言漫天飞舞。早该治理了”“应该彻底整顿一下媒体行业了,恪守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良心,不要再看钱看利益而做新闻了”。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助理 卢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