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会福州召开 福建展示群众办事“走网路”成效
福州9月29日电(谢曦)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需要办理很多政务卡,健康卡、医保卡、公交卡、身份证,未来,这些卡能否统一整合,实现“一卡通”?
29日,福州市举办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庄荣文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如是要求:“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打通‘信息孤岛’,打破‘数据壁垒’,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归根到底在于服务和造福人民。”
庄荣文在讲话中总结了全国电子政务工作主要经验。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就落实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工作进行了部署。他指出,要着重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技术与业务、管理和服务、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安全等关系。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率先开展“数字省域”建设的省份,福建将以此会议为契机,继续把电子政务作为“数字福建”的先行工程抓细抓实抓好。福建将加大文件证照电子化应用推广力度,加快建设功能完备的电子政务支撑保障体系和全面覆盖的应用体系,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政务工作模式;继续在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基础上,突出创新驱动,突出政策引领,突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突出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福建”向“可视化、智慧化”全面迈进,力争到2020年,智慧化应用体系基本建成,经济社会运行高度网络化,实现处处相连、物物互通、事事网办、业业创新,为“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更多有益的探索。
“各个部门数据资源的释放不应只是依靠行政化手段来协调,应通过制度化来实现信息共享。”在如何破解电子政务建设难题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调研员刘勇建议,要利用社会化资源和机构来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减少政府建设成本,令群众办事“多走网路少跑腿”,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行省份,福建省在推进“数字福建”进程中,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先行先试,主动作为。目前,福建省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基本建成,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社会治理体系实现85%以上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农业、国土、质检、民政、卫生、水利、档案、教育等行业信息化建设,以及应急指挥、电子证照等综合性应用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会上,中办机要局、国办电子政务办、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二部等部门负责人,就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等内容作重点发言。全国8个省市代表现场分享了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福建省作了典型发言。
与会代表还就《国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初稿)》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前往福建信息大厦、福建省公安厅和福州市委礼堂现场观摩了“数字福建”的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