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搭金桥——临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
来源:临海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6-09-30


这个时代里,如果有人还不知道“电商”是什么,那可真是out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流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从电子政务到网上购物,从网上支付到微信转账……互联网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推动着一个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项项电子商务发展措施的相继落实,表明临海人顺应了趋势,赶上了“节拍”。不断完善发展基础、提升电商应用水平、推动一二三产全面“触网”的临海,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海特色”的电商发展之路。
如今,电商正从城市悄然外延,进入农村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临海农村因为电商悄悄地发生改变。

东溪单村:
把彩灯卖出更好的价格

说起东溪单村,也许大家对这里淳朴的民风、慈孝的氛围印象颇深,而自从今年2月份以来,东溪单村又有了一个响亮的新称号:成为全台州第一家拥有村级电子商务协会的村。
农民上网卖东西,不稀奇,稀奇的是,全村抱团上网卖东西。到底这村里的农民们怎么想起做电商?他们又在网上卖些啥呢?记者这就去东溪单村走了一趟,打探了一番。
和几年前一样,东溪单村家家户户的妇女们在家都做着彩灯,而如今他们上网卖的,也是他们村的传统产品:彩灯。
东溪单村电子商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单继永告诉记者,早在宋朝年间,东溪单村就已经形成了早期村落,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个村一直都是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为主,村民们世世代代种田,但是地少人多,种出来的粮食逐渐满足不了生活需要,于是,东溪单村的第一次“转型”就开始萌发了。1992年开始,受到周围村的影响,东溪单村也逐渐开始经营起彩灯加工厂,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加工彩灯上来,村里也从农业社会进入到了工业生产时代。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做出来的彩灯,基本上都是出口到欧美和非洲国家,每个工厂接到外国的订单,再发到各个家庭作坊,这是常态,而企业想要把产品推销出去,找外贸公司、翻译等都要花上不少钱,这几年,外贸利润空间正在逐步压缩,均价十几元的彩灯一盏灯只能赚一毛。
经历着工业生产“阵痛”的东溪单人,果断打开了思路,向着第二次“转型”迈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瓶颈,让东溪单村人把眼光放在了第三产业上。他们发现,彩灯的内销市场在逐步打开,批发和零售的价格相差了很远。“怎么样才能把彩灯卖出去呢?”他们想到了网络。单继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一户人家一个批量做10万盏灯,外贸出口1盏只能赚1毛,利润也就只有1万元。如果今后其中8万盏灯还是通过原来的销售渠道,而剩下的2万盏灯能够通过电商等渠道零售,每盏灯赚2元以上,那么总的利润就是原来的5倍以上。
另外,东溪单村的80、90一代也逐渐回乡创业,他们有思路也有热情,加上东溪单村离甬台温高速公路道口很近,区位优势也显现出来,做电商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
村民委员会委员单正兵想法挺活:“其实结婚喜庆、过年过节,广场、酒店布置等都用得上彩灯,去实体市场上找还不一定能找到。零售带来的单子虽然小,但是积少成多,利润也高,还是很可观的。
2016年春节前后,经过村里与临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商务局等部门对接,决定采用政府出资培训、村民自发报名的方式开展电商培训。
这个培训班一下子就火了。
原本限额50名的培训班,由于村民求学热情空前高涨,又扩大至60名,但仍然供不应求,最后把培训班从一个班扩招至两个班,一共招了100个学员。开班的时候,没报上名的村民还自己拿着小板凳到过道上“蹭课”。
因为培训课程采用的是“边学边卖”的模式,所以第一期开班到15天的时候,村民汤彩萍在自己的淘宝店铺里卖出了第一盏彩灯,赚了7元多,这在村里引起了一阵轰动,大家纷纷涌到她身边:“真的有人买啊!一盏灯就赚7元,我们要卖100盏才有7元呢。我也要赶紧把我的店铺开出来。”
现在,东溪单村每家每户都自费配上了手提电脑,培训总课程是100节,在30天的集中培训中,村民们会学习如何开淘宝店,怎么做好店内的营销推广以及和客户交流的技巧等等。除此之外,村慈孝基金会还主动与银行进行接洽,对资金困难的创业村民,给予利率优惠贷款,多方面地为有志于电商的村民创造各方面的条件,使村民能够尽早地开展业务。

制约瓶颈:
我市位于浙东陆域几何中心,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兼有优良港口海运、铁路高速国道等陆路通道汇聚等交通优势;产业方面,拥有休闲用品、汽摩配、眼镜等工业支柱产业,“四张名片”和新兴“四小名片”等农业产业资源优势;人力资源方面,拥有台州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市级两个职教学院等院校资源和“千年府城”的文化沉淀。这么多的优势资源,为电商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实际上,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没有为电商产业发展添砖加力,工农业产业资源没有与线上的知名度相对称,人力资源也没有为电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就以东溪单村为例,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生产彩灯,但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国内的市场上名气不大,产业能力还处于“低小散”的状态。要想在互联网销售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必须依托这些资源优势,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扩大影响力,把知名度提升。同时,我市还缺少电商领军人物和知名的电商企业,对本市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不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规模和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人才培养和电商创业配套的良好服务体系,有潜力的电商人才都选择留在氛围更好的外地创业。缺少风险投资等资金支撑,农村的电商企业往往没有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而缺少融资渠道。


涌泉镇:
互联网让农产品卖得欢

“敏超啊,今年家里的橘子卖不动啊,我们都愁死了,你回来看看怎么办才好。”涌泉人何敏超几年前接到父母的这个电话,改变了他创业的轨迹和人生的道路。
农产品滞销在全国都是老大难问题,涌泉也不例外。曾几何时,一筐筐一箱箱的无核蜜橘因为愁销路,烂的烂,扔的扔,橘农们愁得很。受传统销售方式和货运水平的限制,蜜橘销售市没能在全国全面铺开。如何将父辈们的老产业发展壮大?一群充满创业激情的年轻人陆续从城市回到家乡,接过父辈橘子生意,成为了“橘二代”。林东东、何敏超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90后林东东,出生在涌泉镇店头村。一直以来,他务农的父母希望他能跳出农门,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走一条和他们不一样的路。2009年,20岁的林东东带着父母的期望留学英国,就读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在英国,林东东发现农民在当地的地位非常高,他们十分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和食品安全,出售的农产品价格高,农民收入很可观。
“为什么不能把橘子也放在网上卖出去呢?”林东东首先就想到了家乡的特产。从大学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涌泉,成为了“橘二代”。
2010年,林东东觉察到了网络销售的商机,开始把“忘不了”橘子拿到网上销售。但是,他的想法遭到了父辈们的反对。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林东东终于说服了大家,从2012年开始,“忘不了”开始进入网络销售。起初由于运费等原因,“忘不了”橘子销售平淡。林东东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在于运费,于是他将包装好的橘子,事先运到网站设在北京的仓库,再由网站方安排销售。这样运费省了,“忘不了”橘子的销售市场也打开了。
之后,林东东被社员推选为新董事长。他又自建淘宝店、微店、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积极拓展网络销售。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生鲜快递极易发生破损,为降低损耗率,林东东试验了多种包装方式和包装材料,以确保橘子质量。“橘子的网上交易量,每天都能达到3万多元,相当于一天在网上卖掉约300箱橘子。核算下来,网上的销量占总销量的1/3。”随着网络销量不断打开,父辈们对电商的观念也随之改变。
去年涌泉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后,林东东当选为会长。
何敏超2009年就开始接触淘宝,只不过那时候并没有试水橘子销售。当互联网的营销模式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追捧时,何敏超忽然意识到:“我可以把橘子也放在网上销售啊。”于是他辞去了当时的工作,回到涌泉帮父母卖橘子。“年纪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对我的销售模式不认可,他们认为客户就是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的,你网上卖东西,对面是谁都不知道,一点也不可信。”但是何敏超用实际行动打消了父母的顾虑,他注册了“桔先生”这个品牌,现在一年销量达到了100万元以上。
2012年来,涌泉镇依托无核蜜橘,大力发展电商事业。特别是今年成立电商协会与电商党支部以后,该镇的柑橘电商们在原有的淘宝店基础上,借助各个电商网站、公众微信号和微店、朋友圈等新兴平台,多种渠道共同开发全国市场,线上销售额大幅增长
在网店运营过程中,物流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涌泉镇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之前,该镇大大小小的电商都是各自联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往往按照散户给出快递价格,不仅如此,配送过程中的损耗率也很高。“相对于线下销售而言,网店经营的利润更薄。”林东东深有体会地说,“而网店装修、品牌宣传、快递物流等费用,又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为此,涌泉镇电子商务协会从快递物流入手,主动与顺丰、百世汇通等物流企业取得联系,抱团进行谈判并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出实招降低涌泉电商物流成本。“就拿快递龙头老大顺丰来说,原本最低9折,现在按照会员协议价收费,电商物流成本降低了25%。”80后的网上“橘农”邱加长说。
蜜橘电商红火的同时,涌泉当地提供服务平台的技术公司也开始兴起。党员电商翁文萍在创立自己的合作社后,并没有局限于在线上做大自己的柑橘品牌。她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做起了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对于想做电商又苦于没有技术的传统橘农,她不但可以提供平台,还可以提供维护服务,为涌泉的广大电商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推广服务。与此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积极通过“强基惠民村村帮”等项目,为农村电商提供服务,如临海市统计局与该镇外岙村结对,帮助该村成立电商服务站,为该村的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约瓶颈:
在涌泉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接触了很多试水网上经营的“新橘农”。问到他们什么是如今发展面临的困难,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价格。”
记者了解到,现在不少橘农自产自销,家中的亲友帮助销售橘子,但是刨除成本后,利润没几元钱,虽说橘子卖得好,橘农收入却不见提升。究其原因,低价销售占了大头。
以地域为中心,将本地农民团结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这样才能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抢占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家都上网一家开个网店或是移动微店,敌人还没遇到,自己人就先打起来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最后谁也做不大,而且最后陷入价格战。
另外困扰他们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品牌被冒用的情况比较严重。现在别的地方冒用涌泉蜜橘的商标品牌,在网络上销售,并且把价格压低,那真正的涌泉蜜橘肯定会受到较大影响。所以涌泉镇的电商们要团结起来后,用统一的品牌打市场,用统一的标准来做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复制扩大,做大做强。


小芝镇:
“线上+线下”
模式红红火火

这几天,小芝镇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的负责人林海鸥挺忙碌的,来自温岭的一帮游客在他的线下体验中心购买了许多农副产品,又拿了他的名片,记下了他的网店地址,他们说:“吃得好我们回去就上网来买你们的产品。”
记者在这个面积350多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看到,这里产品琳琅满目,其中小芝本地产的就有100多个品种,飘香四溢的番薯烧、根根劲道的番薯粉丝、细白绵长的米面、喷香可口的鸵鸟肉……还有农家自产的土鸡蛋、土鸭蛋、黑豆、黄豆等等农副产品,以及小芝非常有名的草编帽子、木雕、布鞋等等,应有尽有。
林海鸥告诉记者,这里也是他网店的线下体验中心,依托“线上经销+线下体验”的模式,更多地把小芝的农副产品卖出去,让老百姓赚到更多的钱。
当初想到办这个线下体验中心,林海鸥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他觉得,小芝特色效益农业逐步发展,建有省级农业特色精品园3家、台州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1个、现代名优农产品运营基地2个、中药材和优质果园等基地7个,临海市农业龙头企业2家。柑橘、花卉苗木、茶叶、细米面、大棚西瓜、猕猴桃、大紫王葡萄、杨梅、金银花等高效农业已经逐步形成产业化。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品牌化意识,小芝的特色农产品往往沦为他人的嫁衣。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成了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现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的农副产品卖得特别好,为什么我不能把小芝的农产品在网上卖呢?”
林海鸥想到,现在小芝镇的旅游产业发展得特别红火,来小芝休闲度假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如果办一个线下体验中心,让游客在这里看到实实在在的产品,如果体验得好,他们肯定会想要继续购买,这样,网上的店铺就应运而生了。目前,林海鸥的淘宝企业店铺和京东店铺都相继开张,来购买的很多都是线下体验过的“回头客”。
其实,在小芝镇,用网络把产品卖出去的,不仅仅是农副产品,还有小芝的“主打项目”——民宿。
“新农人”周礼超扎根在岙胡村已经有6年,在这6年里,他不仅把猕猴桃产业做得红红火火,还搞起了民宿。沿着乡间小路前行,山路两旁是刚刚结果的猕猴桃,顺着矮坡一蹬,来到树下,顺手摘一个果子,清甜的味道赶走了“秋老虎”的燥热。拐过一个弯道,前面豁然开朗,几幢小木屋临山而建,附近溪水潺潺,好一派田园风光。周礼超说,目前这里有5套小木屋经营着民宿业务,每套房子都有2至3个房间,适合全家或几个家庭一起度假。目前小木屋的营销方式主要是靠微信。
“我在微信朋友圈上放上小木屋的图片,就有络绎不绝的人来预定,这个‘市一’黄金周已经预定一空了。我发现通过网络的营销模式推广民宿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道路,今后我准备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朋友圈,还打算推广给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和公众平台,在上面开放预定。”周礼超说。
看到民宿搭上了电商的快车道,传统的民宿村落中岙村也悄然开始发生变化。首先坐不住的就是村党支部书记蔡招月,他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在经营民宿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不懂网络,搞不了网络营销,这不,这次小芝镇电商协会成立后开班授课,村里就去了5个人学习。“我让他们都去学习新的技术来,我们的民宿需要更多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渠道,如果真的能通过电商把我们民宿‘卖’出去,今后我们村发展民宿的劲头会更足的。”蔡招月说。
难怪小芝镇党委书记沈速对“线上+线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也赞不绝口。他说,“兴民宿、旺电商,百万农民创新业”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战略,小芝镇积极响应号召,自去年以来,相继创办中岙特色民宿和胜坑高端民宿,“兴民宿”的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今年以来,小芝镇紧紧抓住“旺电商”机遇,于5月召开了电商大会,成立了电商协会,举行了首届电商论坛,开启了小芝电商破冰之旅,标志着小芝电商已由谋划阶段转入到实战阶段,必将极大地推进小芝电商的发展。
制约瓶颈:
虽说有想法的人已经开始往“电商”方面转型,但从小芝镇来看,许多传统产业在“互联网+”转型时还很缺乏互联网思维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总体来看,我市从政府到民间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不够浓,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多数传统产业对电商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生产型企业还是热衷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传统制造业电商普及率不高。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的涉农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发布和产品介绍阶段,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不通畅,农产品电商存在“低、小、散”等问题。近几年我市以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农副产品销售迅速增长,但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等大部分缺少相应网络销售标准,难以掌握网络销售的主动权、市场准入门槛的设置权和售后服务衡量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