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决定现在”应成决策常规
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16-11-17

11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有报道称,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不是一个偶然”。早在十多年前,乌镇便已开始布局互联网发展。2003年,乌镇西栅开发之初,就以先见之明埋下了宽带网线。当时,互联网业态远未成熟,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又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效。如果没有长远眼光,很难贸然作此决策。

战略性决策大致有两个思路,一是“现在决定未来”,二是“未来决定现在”。前者重在“当下有什么意义”,后者重在“未来有什么价值”。从战略决策角度看,乌镇能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主要原因就得益于善于以“未来决定现在”。乌镇的具体模式或许无法复制,但其决策思维以及蕴含其中的开创精神却值得借鉴。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2016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上说:物联网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拥抱物联网才能拥有未来。物联网正在加速进入“跨界整合、集成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有人称之为“未来已来”。物联网将以其颠覆性变革、全面性渗透,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段话中,“未来已来”一词格外发人深思。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与生命技术,“正在发生的未来”越来越多,“未来已来”已在更多领域成为现实模样。面对更多“未来已来”,也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未来竞争力往往就取决于是否善于以“未来决定现在”。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成事之基。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干事创业要把客观存在的事实和情况作为根本出发点,据此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当下”是实际,“未来”也是实际。善于以“未来决定现在”,自然也是从实际出发。

理论来自于实践,它是对大量实践理性加工后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如果理论是正确的,就能预测出在同样条件下会出现何种情况。“未来决定现在”,需要多些理论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于战略性决策中。理论理念决定着行动方向,用理论理念指导行动应习惯成自然。

对于各级官员而言,“未来决定现在”还意味着超越任期意识,既要干好在任见效之事,又要干好后任才能见效之事。在许多时候,不少官员也知道“未来已来”,但决策时就是不愿意“从未来出发”。说白了,就在于那件事不能在本届内出政绩。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任务,一任干部有一任干部的职责,越是“未来已来”类重大项目,也越需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少些“任期”意识,多些“接力”意识,拿出“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精神来,才能以“未来已来”倒逼自己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

很多人以为颠覆性创新是突然出现的,比如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微软公司,突然有了谷歌。其实,他们已经发展了20年,只不过在最初起步时没引起世人关注。问题是,等到大家都看到颠覆性创新优势所在想跟进时,已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改革创新时代,惟有走在变化之前者胜,“未来决定现在”应成决策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