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购物、订票、支付、转账……互联网这一划时代的产物,正在逐渐颠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传统模式,使各个领域发生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革命性转变,成就了一批企业家,带红了一批新兴行业和产业,同时也将一些行业和产业挤出了历史舞台。
互联网之所以能横扫千军深入人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带给人们的极大便利。然而不难发现,与精明的商家相比,我们的政务系统似乎慢了半拍,没有用好互联网这一利器,有的还守着老旧的“冷兵器”不放。尽管有些事项已可网上办理,且办事流程正不断减少,但还有不少事项要群众出门跑腿、签字画押,甚至来回折腾。这不仅降低了办事效率,也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不能让政务再“偷懒”。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目标很明确:网上能办的事,不得要求到现场。要求很具体:在时间节点上,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府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在具体事项上,要求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和群众重复提交;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
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面,我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4年5月,我省就出台了《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到今年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的互联互通和应用,不断提高服务事项的上网办理深度;梳理协同办理事项流程及共享信息,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网上协同办理。今年5月,《福建省“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出台,提出到2020年,建成高效便捷的在线政府,推行政务“办事全程网络、服务主动推送”应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政务工作模式,实现一卡通行、一证通用、一站通办。群众期待着这么一天:政务更智慧,服务更高效,权力运行更阳光,群众办事少跑腿。(山龙)
原标题:让群众办事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