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16-12-21

时时监控了解社区发生情况的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里营智慧社区。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乌海市“12345”市民服务中心。

建设完成的通辽市智慧教育应用服务中心。

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的智慧旅游展厅。

赤峰市智慧红山建设示意图。
近日,鄂尔多斯市入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

科研人员在农田里试飞植保无人飞机。该机今年在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推广试运用,将于2017年在我区全面推广,为打造智慧农场服务。

本报记者 皇甫秀玲 摄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赤峰市红山区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层互动,充分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农牧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和绿色化的引领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我区现代化建设。

当前,我区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加快其建设,是各地促进“五化”协同,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

乌海市:让百姓享受便捷生活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海东

自2015年12月底乌海市城市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市民只需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办成好多事儿了。通过微信,乌海市民可查询天气、交通违章、公积金等14项便民生活服务。

据了解,乌海是自治区第一家上线该平台的盟市,2016年,该市的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公积金查询服务获得了腾讯公司举办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峰会政务办事类“用户最喜爱的城市服务”奖。“这个奖项是腾讯公司通过大数据比对评选出的,凭的全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全国只有7个城市获奖。”乌海市政府信息办网络管理科科长宦铁军说。

微信城市服务平台上线,只是乌海市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信息惠民的一个缩影。早在2012年8月,该市就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框架,为各部门信息系统预留接口,共享地理信息成果。自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自治区首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乌海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正享受着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乌海市以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提升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信息共享网络,利用网闸等安全手段,实现与各业务专网的互联互通。目前,该市电子政务外网已延伸至所有社区,覆盖市、区、办事处(镇)、社区(村)四级及所有市属行政事业单位,覆盖率100%,接入能力全部达到100M。专线费用列入市财政预算,集中管理统一支付,已撤并部门专线33条,每年降低行政成本80多万元。

目前,全市已经建立起以公安户籍人口信息为基础,计生全员人口信息为主体,相关业务部门人口信息为重要补充的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社保、低保、残疾人等20余项民生基础数据已基本实现共享比对常态化。

乌海市还整合服务电话,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应急服务热线“110”和非应急服务热线“12345”2条为民服务热线。其中,“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热线56条,开通互联网和微信坐席,启动商务服务平台和为老服务平台,实现了电话、网站、微信等多渠道服务,为公众提供“7×24小时”政务咨询、便民服务、举报投诉、城市管理联动、养老服务、商务配送等服务,基本覆盖群众各类诉求。市民只要记住“110”和“12345”这2个号码,就能在生产生活中获得全方位服务和援助。

人们还可以通过社保网上服务大厅、APP等多种服务渠道,享受社保卡申领、信息变更、挂失补办等业务在线办理服务。现在,已有9万多人注册和使用社保网上大厅,占全市人口的16.9%。在警务云平台信息资源关联共享方面,公安部门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群众不受户籍所在地限制,可以跨地区在任意派出所办理本市户籍业务。如今,乌海的智慧小区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各试点小区已经配置了智能存储柜,智慧小区硬件、软件、网络环境部署正在稳步推进。

通辽市:

建设宜居宜业智慧新城

□文/图 本报记者 郭洪申

“现在在通辽市,城区名校名师在本班讲课,偏远农村牧区学生通过视频直播同时听讲,还能通过视频向名师提问请教;在酒店就餐能在悬挂的显示屏上或通过橱窗看到厨房内食品加工制作全过程,食药部门还能同时监控;公交车上或公交站亭有WIFI覆盖,可以随时查寻公交车行驶状况……”谈起智慧城市建设,通辽市智慧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人刘晓军介绍:“这些仅仅是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过不了几年,通辽市将基本建成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

去年以来,通辽市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把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民生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定了市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药监、智慧安监、平安城市、通辽云计算中心、城域网和市民卡综合应用等11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具体要求。

目前,通辽市视频信息共享平台、智慧教育、智慧食药监、智慧公交、智能公共自行车等项目已建成使用。投资3.85亿元,建设完成了市级综合指挥中心、视频信息共享平台、交互网络工程,视频终端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97%,部分已接入,12月30日将全面投入运行;投资1.26亿元,建设完成了通辽中心城区市直学校“三通两平台”及智慧教育建设项目,完成了智慧教育应用服务中心、多媒体计算机室、同频互动录直播室、编辑制作室等工程项目建设,为226所学校(教学点)铺设宽带光缆,为7个旗县区51所学校安装74套“同频互动课堂”设备,实现了高清视频会议、多媒体教学演示、校园安全监控、电子培训及音视频采编、与区内外中小学校同频互动等功能;投资1600余万元,建成了智慧食药监协同办公系统、综合业务系统、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和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与各旗县市区局和二级单位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涉及食品药品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网上受理,对全市1150家药品经营企业实现信息化监管,门户网站重新设计并上线使用。

刘晓军介绍,2017年,通辽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通辽市“十三五”规划和通辽市第五次党代会、自治区及通辽市大数据产业推介会精神,按照“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绿色化”的要求, 以“加快智慧通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为任务目标,落实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夯实网络基础设施,继续推进资源整合共享和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逐步建成“平台通、数据通、应用通”的智慧城市体系。

阿拉善盟:

在共享与发展中协同推进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宏章

为全面推进国家“互联网+”行动,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阿拉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融合发展,去年,阿拉善盟行署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 建设“智慧阿拉善”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智慧阿拉善”建设总目标,即用3至5年的时间,整合利用城市地理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基础信息,建立起与国家、自治区“互联网+”战略行动相衔接的高效、开放、互动、共享、安全的阿拉善互联网集成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管理、民生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在线化的发展方式,使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形成优良的“互联网+”生态协同系统。

在《意见》指导下,去年,阿拉善盟通过政府采购程序,与北京北达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项目合同,启动“智慧阿拉善”建设顶层设计项目。如今,以“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智慧阿拉善”建设快速推进。“智慧旅游” “智慧文化”等工程相继启动,阿盟文广局出台阿拉善“智慧文化”建设工程,制定出以建立“一个平台,四大体系”为主要目标的《阿拉善盟智慧文化建设方案》,提出通过3至5年时间建设,基本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文艺创作演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的数字化建设,构建集服务、管理、展示、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服务平台,打造与文化资源相匹配的智慧文化展示共享平台。

今年,阿拉善旅游局实施了“全域+智慧”的智慧旅游建设,着重建设以智慧旅游数据资源库为基础的阿拉善智慧旅游网站群、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再开发)、游客多媒体查询系统等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系统,着力提升阿拉善旅游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实现旅游公共服务的全域覆盖。智慧旅游建设成为旅游产业与各相关行业间合作发展的“催化剂”。

胡杨林景区是阿拉善盟第一家智慧景区。为了提升景区品质和游览舒适度,该景区投资5000万元打造智慧旅游项目,从智慧营销、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3个方面,系统化构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程,修建了智慧旅游展厅、电子沙盘、数字拼接大屏、全景区可视化监控指挥中心等基础设施。现在,游客可以通过微信、网银、支付宝等方式在网上付费购买景区门票;智慧旅游展厅方便游客了解胡杨、了解景区;智慧管理建设使景区具备远程拍照功能、全景区可视化监控指挥中心,它不仅可以览尽景区的主要游览线路,还提高了景区可视化管理水平。

据统计,今年十一期间,3成以上的游客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胡杨林景区的门票。阿拉善胡杨林景区负责人白磊告诉记者,胡杨林景区率先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景区管理水平明显得以提高,旅游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游客的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创新型内蒙古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白莲

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发展层面。当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报告还提到要抓住我区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正是对创新发展的最好诠释。智慧城市,是运用前沿科技信息化技术,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等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通过城市智慧化管理,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近几年,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现代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内蒙古的重要路径。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与人们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并发展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谁能抢占科技发展的新高地,谁就能赢得领先发展的新优势。目前,我区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创新发展,还需抓住列入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机遇,强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广泛应用前沿科技信息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创新内蒙古的最佳选择。如何使生态、旅游、政策、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加快整个城市的发展融入?互联网、大数据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帮助城市管理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解决能源、交通等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具体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对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积依据自身特点推出前瞻务实的战略举措,集科技之力,聚人才之能,把智慧城市打造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为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