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进化”中的政法新媒体
来源:检察日报 更新时间:2016-12-21

让百姓享受精准法律服务

——“智能进化”中的政法新媒体


编者按

12月15日,由检察日报社正义网主办的2016年度政法新媒体峰会在京举行,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机关代表,以及部分地方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和互联网企业代表近200人参加峰会。

与会代表围绕“智慧法治数据天下”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会上,正义网发布了2016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建设运营100强”获奖名单和“互联网+法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

A矩阵建设1.0基本完成

在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各级政法机关的倾力推动下,跨平台的矩阵建设成为2016年政法新媒体的主要亮点,也是此次政法新媒体峰会的重要背景。

自2009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法院率先开通全国首家政法机关官方微博以来,从地方试水到国家队崛起,再到全国政法新媒体矩阵的构建,政法机关的新媒体工作在第七个年头基本上实现了平台架构层面的全覆盖。

2016年5月召开的全国政法系统新媒体建设工作座谈会指出,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各自的新媒体矩阵建设,已经基本实现了政法新媒体1.0的建设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30日,全国政法机关共计拥有政法新媒体官方账号63423个。其中,来自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系统的官方微博共计32431个,官方微信共计18586个,官方头条号12406个。在此背景下,座谈会提出,政法新媒体2.0的任务是将各地新媒体批量整合、联通互动,使之成为跨地区、跨部门的全国性矩阵。

在平台矩阵化建设初步取得进展的同时,丰富内涵和管理规范化也成为今年政法新媒体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检察系统为例,继6月中旬率先在全国政法系统实现四级新媒体“两微一端”全覆盖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7月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提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的全新概念,并明确要求加强检察新媒体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联通互动,培育扶植优秀检察自媒体,打造检察新媒体联盟矩阵。11月,最高检又出台《检察微信公众号管理暂行办法》,从设立、应用、管理及保障等各环节,对全国3800余个检察微信公众号运行管理作出明确规范。

在工作定位不断深化、制度保障逐步夯实的前提下,检察新媒体在2016年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一大批检察新媒体品牌脱颖而出。此次评选年度“全国检察新媒体建设运营100强”,不仅成为此次政法新媒体峰会的主要议程,而且促进全国检察新媒体矩阵健康有序发展。据介绍,此次评选根据影响力、活跃度、吸引力、认可度、传播力等五个方面指标,分别从检察微博、微信、头条号、新媒体作品和自媒体五个类别中评选出各20个先进典型,旨在为检察新媒体规范化、标准化、矩阵化运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本。

B新媒体进入智能进化期

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总规模已突破1亿。面对其中旺盛的法律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司法效能、增强服务能力、优化用户体验,成为政法新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鼓励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也多次指出,要把握新媒体规律特点,加强新兴传播工具建设,不断加强政法机关新媒体应用,进一步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多年来,政法新媒体已经走过了探索初创期、规模扩张期、集群发展期等阶段,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然而,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寻找更多检察职能与公众需求的契合点,研发完善的矩阵式便民服务体系,让政法工作从浮于网民眼前,到走进群众心里,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峰会主办方领导、检察日报社总编辑钱舫在发言时指出,“当前的政法新媒体,正在经历一个‘智能进化期’,未来的政法新媒体应突破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角色定位,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强调便民功能的研发应用,打通政法机关公共关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围绕政法新媒体“智能进化”的转型方向、瓶颈难题和突破路径,与会代表展开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表示,智能转型代表未来政法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可以让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变得更加聪明。该观点得到了地方政法机关代表的认同。江西省司法厅信息中心主任熊志明表示,“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自身职能和信息技术深入融合,以开放的、共享的理念,全力推进大数据建设,让老百姓享受精准的法律服务”,实现信息发布者向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

在此过程中,如何打破政法宣传和信息技术之间的部门界限,促使部门间的深度融合,是制约政法新媒体转型效果的关键因素。对此,与会地方政法机关代表认为,可以通过科学全面的顶层设计、高效有力的统一领导、系统规范的机制流程和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来推进整个转型工作。

C锻造新媒体的服务力

政法新媒体从本质上说是政法机关自身职能的线上延伸,也是政法机关适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提供便民服务举措的重要载体。打造有用、实用、好用的司法服务平台,成为政法机关新媒体建设的长期追求。因此,评价政法新媒体工作得失,也应充分考虑其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

在此次峰会上,同传统的新媒体评价指标相比,“服务力”成为更受与会代表青睐的新标准。“新媒体建设,不仅要重视传播力、影响力,更要重视服务力。”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副局长侯召迅在峰会主旨发言中反复强调“服务力”的重要性。通过政务新媒体实例的分析对比,他表示,“新媒体是政法机关的一个服务窗口,我们要通过政法新媒体平台,多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用事实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点赞,对自身的公信力和良知负责。”

“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不是你发布了多少信息,而是通过你的部门职能,让我享受到了怎样的服务。”政法新媒体的“服务力”建设话题,引起不少与会嘉宾的共鸣。

吉林省公安厅“互联网+公安”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繁春,以吉林省公安厅微信平台的实践,讲述了办事服务功能对于政法新媒体的重要意义。“在我们的微信平台上,单纯的宣传页面访问量很难突破1000次,但如果是有办事的功能页面,访问量至少达到1万条……通过服务,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宣传升级。”

山东省检察院宣传处处长徐安江结合该院新媒体工作室的实践,介绍打造新媒体服务平台的有益经验。事实上,山东省检察院新媒体工作起步并不早,而善用信息技术助力新媒体工作,恰恰是其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据其介绍,目前,山东检察机关已建立122个新媒体工作室,可以实现新媒体内容制作、信息发布、舆情引导、大数据分析和便民服务等功能,其中有些模块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信息技术,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6年,山东省检察院又下发意见,提出要努力打造“忠诚型、服务型、公信型、创新型、智慧型、学习型”检察院,以依法全面履职为核心,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搭建服务平台,为营造良好的基层法治环境提供了稳固的政策保障。

政法新媒体的“服务力”建设,同样离不开广大互联网企业的支持与协助。6月下旬,凭借智能推荐的技术优势与海量的用户规模,今日头条开通政法频道,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准确解读政策法规、有效回应公众关切等方面与政法需求契合度较高,吸引大批政法机关入驻,由此成为政法新媒体“两微一端”布局中“一端”的主要代表,也被视为政法新媒体开展精准有效、智能化信息传播的宝贵尝试。除了信息发布之外,今日头条还推出寻人和问答的产品,旨在实现法律援助和服务的信息化。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认为,在政法新媒体的服务力锻造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应加强政企对接合作,最大程度地降低新媒体应用门槛,更好地服务于政法工作。

“政法新媒体应该从过去单纯的内容打造和平台布局,逐步进化为内容创新、应用研发、智能装备、制度升级的立体融合发展格局。未来,政企联动、精准发力,将是智慧司法建设突破瓶颈、洞穿壁垒的关键所在。”正义网总裁兼总编辑覃匡龙在发言中对政法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