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国资委发布“十三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
来源:首都建设报 更新时间:2017-01-09

 

日前,北京市国资委发布《北京市国资委“十三五”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本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135”目标任务。

《规划》中明确“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厚植优势,以信息化驱动“转型、改革、开放、创新”为主线,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切实增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提高城市运行综合保障水平;大力整合国资监管信息资源,不断强化动态监管、协同监管,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提出力争到“十三五”末,市国资委系统要基本形成以信息化引领国有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市属企业成为建设新型“智慧北京”的主力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属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部达到B级及以上,在依托信息化探索创新国资监管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并明确提出了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135”目标任务。

关键词1:

一批产业先锋

《规划》中明确市国资委系统要培育形成“1”批产业先锋。通过产业信息化培育国有经济新增长点,在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推进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

关键词2:

三大信息平台

加快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市属企业必须加强合作共享,全面推进“资源集聚、应用集成、门户集中”的平台化发展新模式,形成系统性全面发展的态势。

今后,市国资委信息化工作将重点推动建设“3”大信息平台。其中包括建设京津冀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云平台,促进京津冀国有经济协同发展;支持建设城市智慧运行云平台,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着力建设出资人监管信息化平台,提升国有资产动态协同监管综合效能。

关键词3:

五项核心功能

企业借助平台发展,平台围绕企业服务,但最终的目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规划》中提出市属企业将积极践行数字化管理理念,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与深度应用,着力提升“5”项核心能力,即综合保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集团管控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为确保信息化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规划》还围绕完善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提升信息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强化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是《北京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全面提出了“十三五”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对未来五年北京市国资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必将对本系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链接

信息化发展三大举措十项任务

《规划》针对发挥信息化在驱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遵循“统筹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原则,结合形势、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提出了“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3大战略举措和10项具体任务:

举措1: 创建引领国有经济转型发展新格局

任务1:激发融合创新驱动力,打造高精尖发展新引擎。

任务2:增强要素资源配置力,创建协同合作新生态。

任务3:挖掘管理创新内生力,培育企业发展新优势。

举措2: 开创“智慧北京”城市运行综合保障新面貌

任务1:立足高速泛在融合智能,增强基础设施物联感知。

任务2:着眼快速响应安全便捷,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任务3:强化数据共享汇聚分析,推进城市运行精准治理。

举措3: 以“管资本”为主探索国资监管新方式

任务1:统一采集路径口径,推进信息资源整合。

任务2:规范国有资本运营,强化动态协同监管。

任务3: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探索智慧决策支持。

任务4:畅通信息公开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