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区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工作综述
来源:左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7-03-06

——江州区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黄献山 特约通讯员 韦芳兰

2016年以来,江州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战略部署,坚持“服务城市,发展江州”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7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171.7亿元和59.8亿元,分别增长12%和6.1%;财政收入5.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5.6亿元,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84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3元,增长10.1%;外贸进出口总额1.39亿美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妥推进。江州区抓住中央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有利时机,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去产能上,该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狠抓糖业“二次创业”。去年引进中法合资乐斯福酵母生产、湘桂蔗渣浆、环保包装、生态肥和惠利甘蔗“双高”器材设备等项目并实现开工建设;引进大唐年产30万吨微生物肥料和秸秆饲料厂实现试运行,蔗糖循环经济产值达109.1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在去杠杆上,该区通过PPP融资、国发行、农发行融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在降成本上,该区全力推动新桂、晋鑫等6家企业成功纳入自治区电力交易范围,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新桂、晋鑫等锰企业实现恢复生产。在补短板上,致力改善工业制造无标准厂房的现状,加强江州区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厂房建设攻坚战,仅半年时间就建成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创造了“江州速度”。同时,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弱问题,该区强力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成功创建了石景林—园博园和雨花石等一批星级旅游景区以及云海山庄等一批星级农家乐,新和如意岛景区实现试业运行,夜游左江完成编制工作和规划设计。引进江州区华山玫瑰等重大项目6个。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稳健。江州区保持做大做强蔗糖产业的战略定力,整合企业等各方资金力量,全力实施甘蔗生产“双保”工程。2016年完成甘蔗种植面积112.5万亩,完成“双高”基地建设9.1万亩,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甘蔗种植综合标准化的示范区。罗白乡益兴良繁基地成为崇左市唯一一家集一、二、三级为一体的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大华肉牛养殖项目完成一期建设,目前肉牛存量达1000多头;大华二期、益兴“花山黑山羊”养殖基地加快推进。“火红左江”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自治区示范区;“益兴花山”甘蔗良繁循环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市级认定授牌; 大华“龙脉山”肉牛养殖基地、“桃花岛”休闲农业和吉祥如意沃柑产业示范区、“山李人家”休闲农业示范区分别被自治区评为县级、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乡级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全覆盖”。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该区依托产业扶贫,以“村企联建”为载体,将扶贫攻坚根植于蔗糖“全产业链”,增强贫困户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产城融合,加快推进那隆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示范点建设,目前(一期)200套住宅全部完成主体建设,并启动可安置1500户贫困户的江州区兴和家园安置性综合体项目。全年累计整合资金4330万元,推进67条村屯道路、9处村屯绿化、414户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360万元推进江州至那小、向阳至垌骨等13条农村道路建设;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614套,分配入住312套。驻村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成立扶贫信息中心,推进脱贫攻坚平台建设。经过努力,2016年江州区实现6924名贫困人口脱贫销号、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体制机制释放新活力。该区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工作,率先在全广西推行全力清单好责任清单“两单合一”,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68项,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00项精简为目前的176项。11个乡镇(街道)“四所合一”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启动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建设。完成城镇医保制度和新农合制度整合、新农合经办机构整合到社保局,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在崇左市率先推行“全城通、就近办”登记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先照后证”、“六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江州区市场主体达到1.6万户,总量排崇左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