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动”改变中国
来源:四川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7-04-19

“数据流动”改变中国

——写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精神之际

有专家学者指出,“流动”是当今中国发展的显著特征。横向上,城镇化加快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流动。纵向上,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大量低产、中产阶级通过努力奋斗,逐步向更高一个阶级流动。而在笔者看来,“流动”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即“数据流动”——当今万事万物都以数据形式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实现着浩瀚无边、史无前例“流动”。

区别于其他流动模式,“数据流动”带有即时性、虚拟性、绝对性、无序性等特点,既超越横向纵向的空间布局,也超越先行后继的时间布局,大到人类繁衍生息、全球战略安全、社会发展进步,小到“买一根针”“买一个面包”,都离不开“数据流动”。

好在我们已经客观、全面、深刻认识到了“数据流动”。

2016年4月19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围绕推动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等五个方面,作了周密安排部署,释放了“网信事业发展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等15个积极信号,中国网信事业至此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加快发展。

时间转瞬即逝。今年即将召开党的十九大,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必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值此,重温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精神,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从而大力推进网信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民服务,“数据流动”方显责任担当。网信事业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应当具备中国全局发展的理念、责任、担当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聚沙成塔、滴水成江,正因为超过7亿网民的绵薄之力,最终汇聚起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强劲势头。今天,互联网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日益成为人们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因此对于国家来讲,推动网信事业发展,必须深深根植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之中,立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贸”、“互联网+文化”、“互联网+电子政务”等惠民工程,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搭上互联网快车,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管住放活,“数据流动”实现科学引导。互联网世界的数据流动,区别于城镇化、阶级流动的传统方式,流动方向捉摸不透,流动规模不可精算、流动时序难以掌握,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紧张局势不稳、社会诉求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数据流动”可能带来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动荡等潜在风险,所以必须要有科学有序的引导,确保“数据流动”在秩序上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提倡自由,也要厉行法治,首先要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止和打击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违法行为,也要在网络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个干净晴朗的精神家园。

夯实基础,“数据流动”必定久久为功。这里的基础,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技术层面的基础,对于通用技术,我们要力求全面系统、开放共享,对于核心关键技术,要超前谋划、集中攻关,千方百计求得突破,抢占网信事业制高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然更需理清思路、脚踏实干。另一方面,要培养网信人才,既要培养“领头羊”式的领军人物,也要培养“桥墩”式的中坚力量,首要还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网信人才发挥才智、建功立业、实现价值,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数据流动”改变中国。期待中国网信事业取得更加辉煌成绩,助力“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早日实现!(龚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