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呼唤“CEO”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3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电子政务一直是政府部门和IT供应商的热门话题。

  热门的原因有多个: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除了依靠行政改革之外,更倾向于依靠IT或者说是技术的力量来为这一进程推波助澜;对IT供应商而言,意义更加明显,就是面临巨大的行业机会;对于公众而言,通过花纳税人的钱而建立起来的IT系统对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是否有贡献是关心的重点,因为这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

  尽管如此,无论对谁而言,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多数人已经不把应用于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的硬件看作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地基已经基本打好,很多政务网站实现了信息公示、信息交互和单个部门的垂直系统整合(比如税务系统,上下级税务部门等功能性部门系统实现了从上而下的集成)。更多人着重屋顶-顶层设计。

  可以说,顶层设计正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信息化专家。举例来说,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就提出“加强顶层设计”。2002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曲成义教授也提出,电子政务实施面临的四项挑战之一就是电子政务平台的顶层设计。他认为,原因在于,过去政务系统有很多信息的屏障和技术的屏障,而非无缝的、协同的技术形态。同样,2003年8月,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也指出:“我认为目前北京市的电子政务进行的力度虽然很大,但是缺乏一种整体的设计、整体的组织和顶层的设计。”

  这表明,顶层设计确实已经成为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电子政务专家纷纷指出,它的有效解决将使得电子政务在规划上取得长足、甚至是革命性的进步。

  顶层设计的提法源于IT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我国的垂直分割的政府体制,二者独立存在的“刚性”以及历史沿革的“惯性”,再加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便是“烟筒系统”和“孤岛系统”。

  可以说,顶层设计是传统意义上“信息化规划”的演变和进步。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意识形态上,设计思路的重点已经逐渐从技术过渡到理念。
  事实上,可以看到,电子政务既不缺乏技术也不缺乏理念,更不缺乏决心和资金——政务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和各地不断加大电子政务的投入即为明证。笔者想指出的是,电子政务可能需要一个“CEO”——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的组织,因为无论从技术、人才还是其他资源的组织和投入上,这恐怕是目前一个可以预期的解决之道。

  这一构想的理由在于,西方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清华大学电子政府中心副主任杨吉江指出,美国的电子政务总体模型包括五个参考模型。五个参考模型包括业务参考模型(以绩效为驱动,以政府业务流程而不是以部门为导向)、技术参考模型、数据参考模型(实现数据和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定义,以方便交换)、绩效参考模型(电子政务建设与官员绩效挂钩)、服务构件参考模型(给开发商提供标准化的构件)。

  再好的构想也需要具体的机构来实施。可以看到,上述的构想都是基于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和形态。可见,这个类似于“CEO”的部门必须有财权,以能核准或者控制预算并使得电子政务建设部门遵守规范;有技术决策权,能支配CIO确定技术构架和技术标准,方便各个政府系统互联互通;有人事权,对相应官员实施绩效考核。

  我国的现状是,关于电子政务已经出台了部分可供遵循的规范和政策,而没有统一的公共牵头部门??也就是平台部门来沟通、调节、配置甚至是制止。而在国外,这一“CEO”部门已经初现端倪。在美国,这个“CEO”部门便是总统办公厅和预算办公厅牵头,英国是以内额办公室、电子政务处牵头??很简单,他们控制了财权;同时,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在建立模型的同时建立了一个权威网站,任何一个政府部门要实施电子政务必须登录这个网站,以检查与该项目类同的项目别人是否做过,以与其他部门进行共享和合作。英国专门有一个网站,专门存储电子政务方面的标准、政策,给电子政务开发者提供了交流平台。

  经验及历史表明,任何一个作为当事人的主体变革,要远比置身事外的旁观者或相关者的变革来得慢些。也许,跳出这个圈子而建立另外的一种机构和机制,远比抱怨政府机构改革本身来得更经济和有效些。